目前分類:教育新聞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國中活化教學 江海韻讓學生找到自我價值

作者: 陳國維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2年10月26日 下午7:15

上課上到讓學生充滿期待,臺北市立龍門國中綜合活動領域老師江海韻,從事教職工作快30年,他以各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進而找到自我價值,而這個價值絕不是建立在考試的分數上。

「明天有綜合課,Yes!我可以放鬆一下!」臺北市龍門國中915班蔣明翰,講起8年級對江海韻老師的上課印象,滿是收穫與開心的回憶。江海韻(圖前排右四)表示,綜合活動領域是一門相當生活化的學科,但是無論他採取什麼教學方法,都是希望孩子擁有3項能力,就是如何與別人相處、面對事情的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他說,你跟人相處的好,基本上,看事情的態度就不會那麼悲觀;不會悲觀,能力自然就會上來;有能力,就愈會知道怎麼跟別人相處,三者循環相扣。

因此,他在課堂上時常採用「任務單」和「達人教學法」,學生拿到任務單,為了要達成目標,常常可以找到很棒的解決問題方式;至於「達人教學法」,江海韻笑稱它是「直銷法」,像在烘焙課程,老師先教好幾位「達人」學生,再由達人們教其他同學,而且每一個學生只能擔任一種達人,讓人人都有當「小老師」的機會,最後彼此分享學習成果,「達人」學生甚至會比老師,還在意受教學生的學習成效,讓「教」與「學」緊密結合。

江海韻也會告訴學生,生活中的大小事,不會一件件照順序來,因此,他教孩子要能辨別每樣事情的輕重緩急,做合理的時間分配。江海韻的教學信念,現在成為國中活化教學的典範。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家帶孩子,值得的投資

《親子天下》 更新日期:2011/06/24 10:36


作者:黃瑽寧


小嬰兒只會吃喝拉撒睡,誰照顧都一樣?研究顯示,一歲之前愛哭、不睡、也不愛吃的寶寶,與行為偏差有強烈相關;這意味著初生兒與主要照顧者的親密關係,是未來行為的重要關鍵。可別再認為在家帶小嬰兒是不值錢的「粗工」!


許多家長和我反映:「小嬰兒才這麼小,不就是把屎把尿的粗工,孩子長大了也不記得我的辛勞。還不如等他們大一點再來花時間陪伴,是不是比較值得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從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兒童疾病檔案》(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四月號,找到了答案。


大約有二○%的嬰兒,在一歲前會有一些難養育的問題:過度的哭泣、睡眠失調、餵食問題等等。這些嬰兒常常表現出焦躁、不安,對於改變無法適應:比方說半夜醒來之後就很難再入睡,或無法接受新的食物。我相信許多家長都曾經歷過這些麻煩事。


雖然這些難養育的問題可能只是暫時的,然而有些孩子長大,這些行為並沒有隨著年齡消失。令人驚訝的是,研究者發現如果嬰兒表現出多種難養育的行為,將直接導致兒童期的行為偏差。


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的學者綜合過去二十年的研究,蒐集了二十二篇文獻,從一九三五名嬰兒的資料加以分析,試圖找出難養育的嬰兒與行為偏差兒童之間的關係。


所謂難養育的嬰兒包括哭、睡、吃三大型態:比如說嬰兒時常無緣無故的用力大哭,且難以安撫,尤其是三個月大後還有這種情形;或寶寶不容易入睡,六個月以上仍無法睡過夜;還有不肯吃東西、嘔吐、食量很小、吞嚥困難等問題。


至於長大後的行為偏差兒童則包括三大類: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內化行為偏差(Internalising behaviour)、以及外化行為偏差(Externalising behaviour)。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定義大家應該都很了解了;而焦慮、憂鬱、退縮等等是屬於內化行為偏差;攻擊、破壞、霸凌、暴怒等等則是屬於外化行為偏差。


研究顯示,一歲之前難養育的嬰兒,與長大之後的外化行為偏差有強烈的相關,而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內化行為偏差則有中度到弱相關。難養育的行為以莫名的哭鬧最為重要,與上述三種行為異常都有關聯;睡眠障礙則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較有相關。雖然過去的研究認為,三個月以內的嬰兒哭鬧與兒童的行為偏差並無關聯;但是這篇研究顯示,即便是三個月以內,仍然有某種程度的影響。


如何解讀這樣的關聯性呢?當然基因本身的確扮演部分的角色。然而,大部分的專家都認為,初生嬰兒在這一年當中,與主要照顧者的親密關係;嬰兒所學習到的氣質,以及理性認知的建構,才是更重要的關鍵。這也可以解釋某些行為偏差的孩子,從家庭背景都可以找出一些蛛絲馬跡,比如說單親、隔代教養、照顧者本身情緒不穩定等等。


因此,照顧小嬰兒不只是把屎把尿而已,而是培養孩子未來行為模式的關鍵時期。如果嬰兒有難養育的問題,不應該怪罪於嬰兒本身,而是積極尋求幫助,找出癥結來改善父母自己與嬰兒的互動模式。


俗語說:「三歲看到大」,這篇橫跨二十年的研究告訴我們不只如此,根本就是「一歲看到大」。身心健康的照顧者,所帶出來的嬰兒不但有氣質又能溝通,他們未來的身心發 展也都是穩定而健康的。還有誰敢再說在家帶小嬰兒是不值錢的「粗工」呢?(本文作者為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當寵物養 績優教師嘆

2010/09/26 14:32:31    
(中央社記者夏念慈高雄縣26日電)

高雄縣績優幼教老師今天在縣府接受表揚,有的受獎者感嘆家長把孩子當寵物養,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幼童自理能力差;有的談到剛歷經凡那比風災,教具全毀,百感交集。


高雄縣今年遴選績優公私立幼稚園、托兒所教師共99人,在教師節前公開表揚。今天的表揚活動中,不少受獎人偕伴攜子出席,氣氛熱鬧溫馨。


56歲的何海姍服務35年,最資深,今年8 月才從鳳山市忠孝國小附設幼稚園退休。她說,領獎讓她幼教生涯有了完美的句點,她要當終生幼教志工,蒐集市售幼教教材,重新編寫,作為送給孫子女最好的出生大禮。


她也感慨地說,現在的家長把孩子當寵物養,溺愛過了頭。她指出,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變很差,不少幼稚園小班新生不會自己穿鞋襪,也不會刷牙,有的甚至上廁所還得先由阿嬤抱上馬桶才會尿,所以新生入學2個月內,老師只要教會孩子生活自理基本能力,就很棒了。


何海姍認為,家庭教育幼兒的功能弱化了,幼教老師接手首重生活教育教導,智識教育只須教會孩子基礎閱讀能力,引導孩子樂於接觸文字即可,其餘讀、寫、算等能力培養應交由小學老師負責,幼教老師做太多反而是害人。


有16年教學經驗的施美娟是凡那比颱風受災戶,她花了10多年完成的100 多件自製教具被洪水所毀,想到那夜驚恐與損失,她說,「領獎心情在欣慰之餘,仍會隱隱作痛。」


施美娟說,昨天與丈夫、3 個女兒在家舀水清理環境,舀出24桶污水,看到滿屋子泡爛的教具,真的是欲哭無淚,轉念之餘,也感謝國軍協助,讓她全家平安相守。990926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綱要唸幾本?關鍵在家長觀念要變

《中廣新聞網》2010/07/28 09:05

「一綱要唸幾本?關鍵在家長觀念要變」 (程平報導)


教改推動十年來,教育部採用「一綱多本」的政策,到底是帶給學生更多元的思考,還是增加學生的負擔?台北市長郝龍斌在上任後,看到一綱多本不但沒有減輕學生負擔,卻會增加家長經濟上的支出,因此郝龍斌說,他家中有三個小孩,從國小到高中的每一本教科書他都看過,發現各版本的差距大約只有5%,不過由於大家會擔心因為基測錯一題就上不了第一志願,所以就為了那5%,需要多花二到三倍時間與金錢,而這也就是他要推動「一綱一本」的主要原因,因為要教材要多元,課本不用多元。(t)


各版本相差的5%,真的會是基測成績好壞的關鍵?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常務理事丁志仁說,依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基測考題一定是每本都有的才考,因此不用陷入每本都讀的迷思。(t)


丁志仁也說,一綱多本是國際潮流,連日、韓、大陸升學壓力更大的國家,都是這樣做;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吳福濱也擔心,孩子只唸一本書,會被訓練成奴才。(t)


就是由於選書爭議各方意見分歧,國教司長楊昌裕表示,未來針對國民教育法的修正,教育部計畫要明定九年一貫課綱由國家訂定,但是國中小是由「學校選書」還是「區域選書」,則是由各地方政府自訂辦法。(t)


教育部修法的方向,似乎就是在幫北市府的政策做解討,丁志仁更質疑,國民教育法修法後,會讓一綱一本的爭議,從國中擴大到國小,從考科擴大到非考科,更會擴大到全國。(t)


不管一綱要幾本,各方的出發點,都是希望孩子能減輕壓力,多元學習,不要讀死書,不過如果家長的觀念不改變,仍然堅持唯有讀書高,那不管再怎麼改,「背多分」的讀書方式,都不會變。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子衝擊 30年來147校廢校

《中時電子報》 2010/07/28 14:35

少子化衝擊,從民國70年到現在,全國共有147所學校裁撤或併校,尤其在90到98年間,嘉義縣被裁併校最多、共47所。為了讓校園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越來越多分校開始轉型成特色遊學景點、或自然生態中心。(陳映竹報導)


根據教育部統計,近30年來,各縣市因裁併校而廢校有147校,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指出,縣市分布以嘉義縣的學校最多,有47校被裁併,台南縣25所、屏東縣23所。147校當中,有119校的閒置校舍活化再利用,轉型為觀光休閒空間、生態遊學中心或是住宿型中途學校。


像是嘉義縣的下楫國小鰲鼓分校,鄰近鰲鼓濕地,轉型為東石鄉自然生態展示館,並結合各式藝術展覽,成為了學校戶外教學熱門景點,每月平均吸引一、兩千人前來參觀。


目前全國有五所學校正進行活化,教育部建置「校園活化再利用資訊交流平台」,提供成功案例以及更多未活化校舍的資訊,希望集結更多人的力量,展現閒置校園新風貌。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學童每天少睡一小時,大腦認知發展晚兩年

《親子天下雜誌》2010/02/26 12:12
 
新學期方始,你家孩子是不是又出現每天睡不飽的狀況?英國《每日郵報》最新一篇報導指出,學齡兒童睡眠不足,將導致大腦功能無法彌補的損害。以認知能力為例,每天晚睡一小時的學童,其認知發展會比同齡孩子落後兩年。專家更指出,青少年長時間的睡眠不足,也有可能引發情緒暴躁、憂鬱、酗酒等行為問題。

也許家長不免納悶:如果孩子睡得好,就算少睡一點,影響真的有這麼大嗎?答案是,睡眠的質和量同等重要。特拉維夫大學艾維‧索丹博士指出,睡眠量的些微差距,確實對孩子的學習力造成極大的影響。睡眠不足不但有礙學童的大腦發展,也連帶降低學業表現、情緒管理,並且造成過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從生理發展的角度來看,直到二十一歲為止,大腦都處於發育成熟階段,且多半是在睡眠中進行的。專家呼籲,正值成長期的學童,每日至少要睡飽九個小時以上。然而,和三十年前的孩子相比,現在的國中小學童平均每晚少睡一小時。半數國小學童在上學日的睡眠時間都不滿七小時;課業壓力大的國中生更不用說,平均睡眠時間只有六小時。

面對永遠睡不飽的孩子,家長應先檢視以下幾個因素:是否過度安排活動、功課太繁重、家庭作息過於鬆散,或沉溺電視電玩的誘惑。此外,為了讓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專家還提供幾個實用技巧:

1. 實施睡前儀式:針對年紀小的孩子,爸媽可運用床邊故事、背部按摩、泡澡等靜態活動,營造愉快正面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建立固定的睡前作息。

2. 列出睡前檢查表:針對大一點的孩子,爸媽可設計一份「睡前檢查表」,清楚列出睡前該做的事,供孩子勾選自己已完成的項目,這樣不但可減少無謂的親子爭執,也能滿足孩子「做到了」的成就感。

3. 要提前準備:為了確保孩子每天能在固定時間入睡,爸媽千萬不要等到規定時間一到,才匆忙催促孩子去睡覺。明智的做法是,全家人要在睡前一小時,啟動刷牙、唸故事書等準備工作,以預留充足時間,因應生活中許多突發的狀況。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西測試 陳柏良嘆技不如人

《中國時報》2010/02/04 02:14 李弘斌/台北報導

中華男足隊長陳柏良昨天親自體驗南非世足賽用球「JABULANI」,其實對他來說,球好不好踢固然有差,但球員本身能力的優劣,才是掌控球賽的關鍵。陳柏良上月去巴西測試,體驗到「森巴王國」的足球水準,確實讓他自嘆不如。

陳柏良到巴西摩吉米林俱樂部接受測試,上周才回到台灣,等待進一步的消息。摩吉米林雖然只是聖保羅地區聯賽的球隊,但即使在國內已屬頂尖的陳柏良,也不得不佩服那裡的足球水準。

「巴西不愧是世界第1的勁旅,不管是腳法、戰術、技術和觀念,我們台灣都有落差,」陳柏良說:「除非從小就過去那邊,否則長大才過去,感覺有點太慢了些,短時間內很難跟上。」

陳柏良指出,巴西球員從小練就的腳下功夫,形成技術上的競爭優勢。「有了技術,再接受戰術的洗禮,很快就能融入和執行,偏偏技術往往從小就定型了。」

談到環境,陳柏良表示訓練場地相當偏僻,當地也很落後,但巴西球員的人都不錯,即使他只能用英文勉強溝通,還是可以感受到對方的熱情。而且球員要踢職業隊、要靠足球吃飯,目標清楚,認真投入,跟台灣大不相同。

「在台灣練球,往往教練沒盯,大家就不認真了,」陳柏良說:「這次去巴西測試,最大的體會就是『心態』,也希望有一天台灣真的能有職業足球。」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