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好小孩第一步 讓他「有好樣學好樣」

作者: 李坤珊 | 親子天下 – 2012年10月19日 下午2:34

在台灣花蓮的車站,人聲鼎沸中,一句清楚卻不柔軟的童音,直搗我的耳朵:「爸比,你很討厭,你真沒有用啦!」那個男人,在離我不遠的幾呎,嘆嘆氣;我卻不忍心抬頭看他,因為他一定覺得很丟臉。

在美國離家不算太遠的玩具反斗城,我和兒子排隊等著結帳,前面一個大約十歲的小男孩,正在那東翻翻、西摸摸店家的陳列物。男孩的父親順口請他別亂動東西,他轉過頭來就對父親說:「你閉嘴(Shut up)!」原本預料那個爸爸會大發雷霆,管教一番;但他也只是摸摸鼻子,一句話也不說。

一個人在中國青島的車站等高鐵,正忍受著燠熱,一句話卻像冰冷的冰柱,從後方清清楚楚的傳來一陣寒意:「你搧太慢了,搧快點兒。」我忍不住用眼角看了看那個滿頭大汗的媽媽,和她伺候著的太上皇。

從台灣新竹演講完,與朋友跳上計程車,那個明眼的司機從我們的簡單對談,就嗅出我們是教育工作者。所以他語重心長的以台語問我們:「每個小孩小的時候都還好啦,都還會聽話;但等他到了青少年後,就管不了,愈變愈壞了。這是怎樣啦?」我和朋友兩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應他。因為我們兩個人的家裡都有青少年,他們雖然有著青少年的不穩定「荷爾蒙」,但都沒有愈來愈壞。

幼兒說話傷人─因為大人生氣就用罵的

上述那些罵爸媽、把爸媽當佣人的幼兒,以及愈變愈壞的青少年,他們並不是一出生就成為那個樣子的。是他們身處的環境,養成了他們不尊重他人、口出傷害語的「習慣」;是成人不知不覺中,日積月累,允許孩子養成了那自我中心的態度和出口傷人的習慣。

幼兒會對成人口出傷害語「你沒用啦」、「我討厭你」,那是他學來表達生氣的方式和用語。從他生活環境中成人的行為裡,學會了生氣就以「罵」的方式來表達;從成人的嘴裡,學會了生氣就以「傷害語」的方式來對應。

「你沒用啦」這句話,應該是孩子從爸爸或媽媽嘴裡聽到的吧!當夫妻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或有一方常在幼兒面前以這種語言數落另一方時,孩子也敞開他的學習頻道,同時在學習「這是生氣的方法」、「那是生氣時可以說的話」。

幼兒的學習,像台相機或像塊海綿,他先照單全收,因為他的人生才剛開店,需要庫存。成人提供的庫存是良善的溝通模式,孩子就漸漸的學會了溝通;提供的庫存是傷害、攻擊性的語言,孩子就漸漸的學會了以那樣的語言來應對進退。

幼兒不尊重人─因為大人凡事以孩子為中心

幼兒會對成人極盡所能的要求:「你搧太慢了,搧快點兒。」那是他養成的、凡事要以他為中心點的生活態度和用語。從他生活環境中成人不斷替孩子做、替孩子想的行為裡,孩子學會了他自己的需要是宇宙的中心點;從成人不斷道歉的嘴裡,學會了成人沒達到要求,就以「那是大人的錯」的思考模式來解釋。

「你搧太慢了,搧快點兒。」這句話,應該也是孩子從成人嘴裡不斷的聽到類似「好啦,我已經儘量快點了。」所得到的結論吧!當成人以無謂的犧牲奉獻,替孩子做一切的事時,孩子也敞開他的學習頻道,同時在學習「我的需要是最重要的」、「我的需要要靠他人來滿足」。

幼兒對自我的認知,像台相機或像塊海綿,他先從生活環境中成人的眼裡看見、認識他自己。因為幼兒還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有什麼能力?他需要一塊一塊的、像拼圖一樣,拼出自我形象、自信及自尊。

那麼,成人該如何做呢?其實要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讓幼兒養成等待的習慣、替他人考慮的習慣。比如說,你正手忙腳亂的在炒菜,但孩子要你立即找他的玩具;你可能拗不過他的哭鬧,也就不情不願的放下鍋鏟,皺個眉急急忙忙的先幫他找。你的這個習慣,可能會讓孩子學會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和習慣。

其實,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轉過身心平氣和的對幼兒說:「我炒完這盤菜後,再幫你找,請你先等一下。」儘管孩子對於他的需要被延宕,並不開心;但這是我們成人所能提供的良善機會教育,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尊重成人的需要。等你炒完菜後,幫孩子找到玩具,別忘了補一句:「謝謝你等媽媽!」讓孩子知道,他的等待,是種尊重的行為;他的等待,是個正向的選擇。

在關愛的環境中,孩子學會了關愛;在尊重的環境中,孩子學會了尊重。這個流傳已久的教養方針,是不會退流行的。沒有壞孩子,只有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的我和你……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請聽我說!

梧棲區大德國小陳繪羽教師‧ 第17期--活化英語環境 2012-10-10

其實,人人口中的壞小孩,是有話要說的

為什麼這麼壞?為什麼態度這麼差?這些人人口中的壞小孩,其實是有話要說的。

如果家中有多一點的關心,備受充足的照顧,成長過程中能多一點的溫暖,其實壞小孩心理不會空虛,也不會去外面找同儕尋求庇護。如果老師給予多一點的耐心,讓他們感受到愛,其實壞小孩是多才多藝的,他們不必擺爛,一樣可以得到好的成就。

壞小孩的定義:成績不好、愛調皮搗蛋。

其實,這只是大家貼給他們的黑標籤,其實大多數的他們,是很善良的。曾經,我帶過一群人人口中的壞小孩班級,班上一半左右的小朋友,是校園中師長們的眼中釘,其他小朋友眼中「媽媽和老師說不可以太接近」的那群。但實際接觸後,我發現他們只是缺少一個傾聽的對象,有太多太多的人告訴他們該怎麼做,卻沒有人願意花時間聽他們說──他們想做什麼?

壞小孩的心理世界,充斥著不公平,他們總覺得在家中,爸爸和媽媽的叮嚀,是讀書又讀書,到學校來讀書,讀不好回家又被罵;學校的老師,其實許多也是對他們叮嚀讀書又讀書,往往重視的是:「為什麼別人會,而你卻不會?為什麼別人懂,而你卻不懂?

為什麼別人上課都乖乖的,而你卻要一直調皮搗蛋?你能不能專心上課,好好用功,不要自己放棄了還干擾其他人認真?」

殊不知…更慘的是──他們成績考不好,連老師也挨罵。唉!這年頭老師真難當。

「上帝關了你一道門,必定開給你另一扇窗。」我看到的這個壞小孩班級,雖然不會念書,但是,他們每一個人,都著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質。

其實,他們只是希望自己的聲音能被聽見

可不可以上課不要這麼無聊?可不可以出去打球?可不可以我們就一直玩下去?可不可以快一點長大?

幾米的繪本《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中說到了,太多的大人,將自己的想像加諸在小孩子身上,所以許多小孩子的成長是不快樂的,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快點長大,快點改變這個世界。因此,許多人長大的夢想是什麼?──讓自己的小孩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哈!說起來好像挺諷刺的。

許多的壞小孩,在家中父母的期待,就是對他們有太多想像。成就不高的父母,希望孩子多讀一點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成就尚可的父母,會要求孩子多讀一點書,如果當個律師、醫生,也許會比自己更好過;成就高的父母,覺得孩子不可以丟他們的臉,除了成績以外,十八般武藝更要樣樣精通,數理補、外語家教,琴棋詩畫兼書法,反正「老子有的是錢,維持良好基因品質才是重點」。而老師呢?萬般心中不捨與難言,無法改變父母這種想法,但礙於老師這個身份,如果教不好小孩又被罵,真是身不由己。

你會說大導演李安或是樂聖貝多芬其實很失敗嗎?

「我很會畫畫,可以讓我一直畫下去嗎?」

創意無限的小孩,不一定會念書,更可能不喜歡念書,為什麼就不讓他們畫畫?也許他們是未來的大藝術家呢!

「我體育很棒,可以讓我一直玩下去嗎?」

一個體能優良的小朋友,體力、精力一定是充沛的,因此常常在課堂上找理由走動,為什麼要讓他們整節下課罰站反省,不讓他們在上課前動一動?

「我很喜歡音樂或表演,可以讓我去參加社團嗎?」

喜歡音樂或表演的人,充滿著浪漫與幻想,許多音樂家、演員就是靠著想像來完成許多快膾炙人口的驚世之作。有這些特質的小孩,常常在教室中發呆、幻想,甚至也許課堂中出現傻笑。為什麼就不讓他們去參加社團,一展長才?

老師,請聽聽我想說!

他們是憤世嫉俗的,他們對制度的不滿,表現在叛逆;對於被漠視的夢,群聚於小團體;當學校等於不自由、不快樂,老師等於讀書、要求,哪個學生不會變成問題學生?

給予關愛,回饋貼心;給予快樂,回饋好品格。壞小孩不壞,只是缺少正向的朋友,懂他們想法、願意陪著他們的夢想長大,並適時的給予他們鼓勵的大朋友。當他們覺得快樂而不孤單,那麼,他們就不會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因為他們不會希望別人一起受苦。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有「鈣」念 幫助睡眠精神好

日期:2012.10.20

◎ 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大,睡眠品質普遍不良,根據亞洲睡眠協會調查指出,台灣成年人約78%有睡眠障礙,且年齡層有下降趨勢。許多人的睡眠問題成因除了壓力外,也跟日常飲食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營養師說,適當補充鈣質,可以有效助眠,提升睡眠品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黃允臻指出,一般人提到「鈣」,除了聯想到骨質疏鬆症之外,其實「鈣」也跟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與傳遞有關,可以改善神經緊張,幫助情緒穩定,進而提升睡眠品質。倘若青春期學童缺乏鈣質,還可能易有注意力不集中,阻礙學習能力之虞。

黃允臻提到,衛生署對國人鈣質的建議攝取量為:國小學童每天800-1000毫克、國中、高中學生每天1200毫克、成年人每天1000毫克。但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鈣質攝取量普遍不足,成人與老人的鈣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五至七成,國人攝取量未達建議量者,竟高達八成以上。

如何在日常飲食中,輕鬆增加鈣的攝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科推出均衡美味的『鈣』高尚食譜,除了提供豐富鈣質外,還搭配一些快樂營養素,如維生素C(甜椒、油菜花、奇異果、柑橘類水果、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B群(全穀類、豆類、堅果類)、色胺酸(杏仁、起司、芝麻)、魚類(秋刀魚、鮭魚)、鎂(堅果類、豆類、全穀類、深綠色蔬菜)和錳(菠菜、豌豆、萵苣)等,讓營養更均衡豐富,活力滿分!


黃允臻還提醒大家,牛奶雖然含有豐富鈣質,但也含有蛋白質,過多的蛋白質會造成身體鈣質流失,所以牛奶不可當開水喝。此外,喝過量的茶及咖啡,會因單寧酸而阻礙鈣的吸收,建議以鮮奶取代奶精粉或奶油球。含磷過高的碳酸飲料及加工食品(如香腸),也會增加鈣質排出,除了食用富含鈣質的食物外,同時也要搭配運動、曬太陽,讓身體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天下》小野:就算選錯,人生也不會毀了

2012-10-12 中時樂活 作者:張瀞文

 愛他,就讓孩子安心做自己

 小野說,他的人生從小就沒有選擇,連去百貨公司買件襯衫都百般困難。但是當他成為父親,他細心呵護孩子的每個選擇,陪伴孩子做生命的大小決定。他相信,選擇沒有好壞,就算失敗、就算走錯路,也都有意義,都使你成為「今天的你」。小兒小女長大了,現在小野面對生命的選擇時,兒子女兒反而變成他重要的諮詢對象。

 我弟弟小時候和爸爸出門,回程天氣很熱,路上有人賣冰,爸爸問他要不要吃,他搖搖頭說:「我不熱,我不要吃冰。」回家後我爸爸寫了一篇日記,說孩子很懂事,知道家裡窮,即使想吃仍回答不要。

 我弟弟做的選擇,滿足爸爸而非自己的欲望。弟弟是我這一輩小孩的縮影。在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生存是唯一目的,怎麼可能讓你做選擇?就算讓你選擇,你也知道哪個選項是大人想要的。

 你以為孩子在做選擇,但是他的選擇有兩種:一種是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另一種是,他的選擇是為了滿足大人,而非自己,像我弟弟和我女兒就是這樣。

 我的兒子女兒和我生存的年代不同,他們從小就有很多選擇機會,但兩個孩子從小在「做選擇」這件事上,反應截然不同。

 敢要的哥哥,做最大的夢

 哥哥很自我,每次都選最好的、最大的、最貴的,總是反反覆覆、猶豫不決。妹妹則很堅定、沒有一絲猶豫,總選擇最簡單合宜的。他們小時候我有種誤解,以為哥哥不懂自己要什麼,而妹妹很會做選擇。

 一直到妹妹二十幾歲,跟我抱怨一件往事,我才知道誤會大了。

 有次我們全家去香港玩,念國小的哥哥和幼稚園的妹妹,回程可以去玩具反斗城各挑一個玩具。妹妹一開始就挑了個哪裡都買得到、不到一百元的小黑板。哥哥從進門的那刻起,一直挑一直換,最後挑到一個八百元的蝙蝠俠。結帳途中,看見一個限量版、要價四千元的蝙蝠俠,又換:「我要這一個!」他媽媽終於發火了,認為他沒主見,只會選最貴的,不准他買。是我出面緩頰,替兒子說好話,兄妹才皆大歡喜帶著自己選中的玩具回家。

 事隔二十多年,妹妹對這件事竟然還耿耿於懷。她說,選完就後悔了,可是我們讚美她的堅定,拿她的表現罵哥哥,所以她不敢換。但她很羨慕哥哥,每次都這麼堅持的要,不惜大哭大鬧,最後都得到想要的。

 就如女兒說的,我兒子是要選就選最好的,努力爭取。從小,他喜歡的女生都是全校最漂亮的。高中時我還幫他追過女生,雖然沒追成,他也不以為意,至少試過了。

 大學畢業,他想出國念電影,沒拍過電影也非相關科系畢業的他,竟然填了美國電影研究所最好的前十所學校。我在電影圈的朋友笑他;我也勸他選擇符合他程度的學校。他說:「爸爸,出國念書要花那麼多錢,如果不能念最好的,我在國內拿文憑就好。」後來,他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畢業作品回國也拿到了金穗獎。

 他就是這樣,一路都要最好的,努力去要。別的父母可能會罵他一頓,說他好高騖遠、不實際。可是你為什麼要阻斷他對未來的想像?何不讓他去,失敗了再想辦法,只要他願意承擔後果,為選擇負責就好。

 不敢要的女兒說:「我要休學!」

 從小溫暖體貼、做選擇果斷,人生看似一帆風順的妹妹,高中時面臨了很大的生涯困惑。高一上學期結束,她跟我們說:「我要休學!」

 從小在我們家教育下,她知道,生命有許多可能;但她念的明星國中瀰漫著「只有前三志願才是學校」的價值。她那年沒考上前三志願,這個挫敗讓她對自己沒自信、對學習產生懷疑。

 我女兒提出想休學,我要她給我半天想想。我和太太去散步,半天後我們同意了,但是有兩個條件:第一,自己規劃休學後的學習與生活;第二,把高一念完再休學。

 整個高一下學期,她都在為未來的休學生活做準備。規劃休學後,每天早上七點半聽《空中英語教室》,然後開始一天的學習、創作、看書加強國文能力、找課程補強對天文學的興趣等。家中還留有一本寫滿同學祝福的紀念冊,她向全世界宣告要休學,斷了自己的後路,決心下得很大。

 辦休學手續的前一天,她寫了一封信給我,說她這五個月夠了,她其實是在鬧情緒,因為高中考壞了,所以過不了關;現在想通了,決定高中讀完,大學要念設計。想通了,知道念高中是為了什麼,就比較快樂、比較甘願,她選擇念完高中後考大學。

 我非常平凡,如果我的孩子很乖、很優秀、一帆風順,我會像一般父母一樣,非常高興。但多數的情況是,你的孩子可能很普通、學業不突出,也沒有特別優秀。我只是很了解,生命本來就是這樣曲曲折折。

 我念過生物系、當過生物老師、放棄在美公費攻讀博士的機會返國寫作、寫過小說與散文、做過電影與電視,每次生命的轉換,沒有因此就不害怕。我只知道當老師無法滿足我、我只知道我不喜歡美國的科學家生活,但我喜歡什麼?我並不具體,當我隱約知道這似乎是我要的,我就去追求。

 在這樣心情下長大的人,當了爸爸,會很小心翼翼的,不輕易撲滅孩子的想法,不輕易告訴孩子應該做些什麼。

 我並不是多麼英明的爸爸,知道孩子未來的道路。我只是真心相信,大人一輩子做這麼多錯誤的選擇,真的沒有比較高明,不會知道哪一個選擇是真正「正確的」選擇。而且,選擇也無所謂對錯。你是誰?你要什麼樣的人生?都會決定你做的選擇。

 就算選錯了,人生也不會因此就毀了。兒子也曾經問我:「如果我到後來去婚紗店當攝影,你會不會很失望?」我說不會,然後說:「如果你告訴我,我終於明白我走錯路了,或是電影根本沒有路了,你當婚紗攝影把自己養活,有什麼不好?」他說:「這樣根本不需要去美國念書那麼久。」我告訴他,那是你人生中很珍貴、奢侈的一段生活,爸爸可以幫你做到,我也很高興。我大學念生物系四年、醫學院工作兩年,公費到美國念書又放棄,不是浪費了十年嗎?我後來做的電影、電視看似和這些經歷無關,可是我的確因此和別人不一樣。

 我為什麼那麼放心讓小孩做選擇?因為我已經看清楚,人生的路每一段都有意義,失敗也好,走錯路也好,最後都讓你變成今天的自己。

 不抹去孩子對人生的想像

 孩子小的時候我很少會跟他們說:「我教你。」只是在他做選擇的時候,陪著他去看,你是怎樣的人?有哪些優點?適合什麼?從他的個性中找出他適合的方向,他會比較有自信,有自信的人比較不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現在他們三十歲了,情況卻反過來,我在做選擇時常常需要他們的意見。不久前我第一次寫奇幻小說,寫了三萬字還沒完,我就先寄給兒子和女兒,他們各自回信告訴我可以怎麼寫。我兒子學完電影回來,我剛好要去演電影,我要兒子教我兩招。他說:「有個原則,眼睛不要看對手,一看,鏡頭就會跳對方,你不看,他沒辦法剪,就會讓你整段表演。」我演的時候眼睛就真的不看對方,導演說不對耶,你演七、八次了,眼睛都不看對方,我說我演神經質的醫生,所以眼睛不看對方,導演生氣說:「我演給你看。」我心裡偷笑:「其實這是我兒子教我的。」我問我兒子的時候,我是真的問,打從心裡相信他。

 我這方式會把小孩教得比較早變聰明,他有一天會回頭來幫助我。我希望我小孩很聰明,來救我。怎樣變聰明呢?我用我覺得比較對的方式,用開放的、充滿可能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期望有一天,他可以幫我解圍(笑)。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3個媽媽可能沒教到的人生細節

(1)去別人家裡,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2)在酒桌上與別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於對方的,特別是對方是長輩或領導..
(3)晴帶雨傘,飽帶乾糧,未雨綢繆總是好的..
(4)如果問別人話,別人不回答你,不要死著臉皮不停的問..
(5)吃飯的時候盡量不要發出聲音。
(6)撿東西或者穿鞋時候要蹲下去,不要彎腰撅屁股。
(7)別人批評你的時候,即使他是錯的,也不要先辨駁,等大家都平靜下來再解釋。
(8)做事情要適可而止,無論是狂吃喜歡的食物還是鬧脾氣。
(9)到朋友家吃完飯,要主動幫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飯已經很辛苦了,不能事後還讓主人清理..
(10)生活中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你不可能與每個人都合拍,但是有一點是四海皆準的: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
(11)待客不得不大,持家不得不小。
(12)把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更有力的還擊..
(13)人活在這個世上,首先要學會一個“忍”字..
(14)任何時候對任何人不要輕易告訴對方你的秘密。
(15)錢不是靠攢的,會花才會賺..
(16)學無止境,不僅僅是學書本知識,更要學會怎麼待人處事,社會遠比你想像的要復雜。
(17)不要跟同事議論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是非,你的無心之言很可能成為別人打擊你的證據。
(18)做事情,做好了是你的本分,做的不好就是你失職..
(19)只有錯買,沒有錯賣。不要只顧著貪小便宜。
(20)有時候孤單是正常的,不要害怕,要自己調劑..
(21)有真正的朋友,但不知你有沒有福氣遇到。不管有沒有遇到,都不要否認它。不要算計別人,尤其不要算計自己喜歡的人。對自己喜歡的人,不要使用手段去得到..
(22)最勇敢的事情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舊熱愛生活。不要害怕欺騙,但要知道世界上存在欺騙..
(23)借錢的時候,心裡要有個底,就是要想著這個錢是回不來的。所以藉出去的錢永遠要在自己能承受的損失範圍之內。可以承受的數字以內,即使回不來,也是心裡早準備好的。自己不能承受損失的數目,就不能藉。
(24)最好的朋友之間,除非他窮的吃不了飯了,否則最好不要有經濟往來。許多可貴的友誼都敗壞在錢上..
(25)君子可寓意於物,但不可留意於物。
(26)出門在外能忍則忍,退一步海闊天空。
(27)擦桌子的時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28)打電話接電話第一句話一定要是:「餵,您好」;掛電話的時候等別人先掛。
(29)一次不忠 百次不容..
(30)不隨地吐痰扔東西,如果沒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筒裡。
(31)多看書對心靈有益,你會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32)是你去適應社會,不是社會來適應你..
(33)不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要笑在人前笑,要哭一個人躲起來哭。
(34)走路手不要插在口袋裡。
(35)簡單的事情複雜做,複雜的事情簡單做。
(36)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天上不會掉餡餅。
(37)不管什麼條件下,仔細刷牙,特別是晚上。
(38)早上一定要吃早餐,沒有早餐喝杯水也一定要。
(39)少說別人是非,把自己管牢。
(40)你是無價之寶。
(41)女生,和男孩子出去要自己買單。
(42)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怨天由人,在做之前要想想應不應該,出了事要學會自己解決。
(43)要想人前顯貴,必先人後受罪..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歲,你靠什麼養活自己?

2012/10 月號 今周刊823期

撰文/《今周刊》謝富旭

在學歷文憑貶值的趨勢下,現在的台灣職場生態普遍是:博士很難找到工作,碩士生則當大學生用,大學生則當作高中畢業生用,被迫從事低薪工作,高中畢業生則淪為計時工讀生。從台南某私立大學畢業的阿司,就是這股職場排擠效應的典型寫照。

目前身兼兩職,一天工作時間往往長達十四個小時以上的阿司,雖然每天「起的比雞早,做的比牛累」,但夢想對阿司而言,仍是個奢侈品。

私立大學生處境更艱難

阿司二十七歲,畢業於南部一家私立大學,因有氣喘,所以只當了一個多月的兵就退伍了。迄今出社會工作已經快五年了,目前的阿司,白天在台北市東區一家連鎖咖啡廳上班,擔任正職人員,享有勞健保,但每月薪水僅實拿二萬二千多元。晚上則在速食店打工,負責的是廚房工作,一小時可賺一百二十元。所以每月收入約三萬元出頭。

阿司畢業後的第一份正職工作是在百貨公司的化妝品櫃台當櫃哥。「我還蠻受女性客戶歡迎的,所以底薪加獎金可以賺到一個月三萬多甚至四萬。」但父親認為不是長久發展之計,也不太能接受他們的長子作這種工作。

櫃哥作了一年多,阿司跑去一家西餐廳當外場服務生,撐了一年多,升了外場組長,薪水好不容易升到三萬元,但是,店長脾氣不好,動輒責罵阿司帶領的服務生,同事關係緊繃;最後阿司放棄了這份薪水不錯的工作,另謀出路。

阿司接下來找到的工作,就是現在工作的咖啡廳,月薪二萬三。出社會前兩年,阿司每個月都要還一萬多元的學貸,所以即使住家裡,吃家裡,也很難存到錢。

還了二年,好不容易還清學貸,可以開始存一點錢,阿司卻離開月薪三萬多的餐廳工作,轉到實領僅二萬二的咖啡廳工作。由於一直住家裡,吃家裡,乖巧的阿司覺得每個月應該給父母一點補貼,無奈二萬二的薪水卻令人捉襟見肘。

廳早上九點上班,下午六點下班。六點下班後我先回家睡覺,睡醒後趕著上速食店晚上十一點到隔天凌晨六點的班。」

基本上阿司每周要到麥當勞上三天班,一次七個小時,所以上麥當勞大夜班時,阿司總是拜託咖啡廳早上不要排班,讓他早上能睡個好覺,中午再去咖啡廳上班。常常上完大夜班後,早上六點下班,隔三個小時,又在到咖啡廳上日班。

「媽媽看到我長時間工作,臉色蒼白,全身疲憊的模樣,總是叫我不要再上麥當勞的大夜班了。」「問題是,上速食店的大夜班,我每個月的收入才能到三萬二至三萬三之間,才能夠給爸媽錢,最近水電費調漲、物價也在漲,多為父母親分擔一些經濟壓力是作兒子的最基本的義務。」

阿司說,他雖不是月光族,也沒有負債,但每個月賺三萬多的話,扣掉給父母一萬元的家用費,每月只能存個二至三千元。工作五年下來的存款實在微不足道。

阿司說,未來十年最大的希望是能到大型連鎖速食店,循序當到店長。「聽說,作到店長薪水將近五萬元,加上年終獎金,每年約有七十萬元。如果能達到這樣的程度,作店長作到退休我都甘願。這是我目前所能想像自己未來的最大夢想。」

這是30年來處境最嚴峻的一個世代

採訪阿司,談到他對未來的計劃與夢想時,他反問我:「你會不會覺得我很沒志氣?」我回答他說:「如果每個父母養出像你一樣這麼孝順,而且肯上進的孩子,他們一定會以你為榮!」

問題是,現在的台灣,真的能許一個有上進心、肯努力、肯打拼,像阿司這樣的青年,一個像樣的未來嗎?

每天工作時間長達十四小時的阿司,可能自己本身也不知道,對於二十五歲至三十四歲這個世代,也就是俗稱的六年級後段班以及七年級前段班,台灣經濟與社會大環境所帶來的挑戰是過去三十年以來最嚴峻的一次!

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這個世代,如果是受完大學或大專教育的年輕人,他們出社會第一個十年是落在二○○二年至二○一一年之間。台灣勞工陣線工作貧窮研究室主任洪敬舒分析,這個十年,台灣產業發展最大特色之一就是高科技產業因毛利率惡化開始大舉外移。

加上整體產業升級失敗,企業一方面為了維持利率潤,同時為了因應經濟成長遲滯與鈍化,只有更變本加厲地追求成本下降,進而導致部份工時以及派譴工等「非典型就業」逐漸蔚為主流。「這個就是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世代薪資成長停滯,社會新鮮人起薪水準節節敗退的主要元兇!」洪敬舒斬釘截鐵地說。

從諸多總體數據進一步分析,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這個世代,堪稱是台灣失落的一代。他們出社會的第一個十年(二○○二年~二○一一年),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已經從上一個十年(一九九二年~-二○○一年)七‧二六%驟降至三‧三六%。

大學畢業生初入職場的平均起薪水準則從二萬九一四三元倒退至二萬八二○三元。起薪不僅比上一世代(指五年級後段班到六年級前段班)更低,過去十年來的台灣薪資成長率更僅有九‧九三%,遠低於上一世代的四二%,更較四年級後段班與五年級前段班出社會的第一個十年(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一年)薪資高達一三四%的成長遠為遜色。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如果台灣產業升極步調依舊牛步化,企業還是老想著透過生產流製程的cost down來提高利潤,而不是往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努力,未來十年情況恐怕更不樂觀。換言之,七年級後段班與八年級前段班就業大軍即將在下個十年紛紛進入職場,他們面臨的處境恐怕較現在更為嚴竣。

編按:本文節錄自9月27日出刊之823期《今周刊》「30歲,你靠什麼養活自己?」,本期《今周刊》除本篇完整內容外,並有「拉保險的計程車司機 - 懷抱夢想,生命總會找到出路」、「30歲創業 - 逆勢突圍,找到自已的新綠洲」、「職場之外 人生勝組必備的生存本領」等系列報導。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說你單純,現在就教你認人

1. 看一個男人的品位,要看他的襪子。

2、看一個女人是否養尊處優,要看她的手。

3、看一個人的氣血,要看他的頭髮。

4、看一個人的心術,要看他的眼神。

5、看一個人的身價,要看他的對手。

6、看一個人的底牌,要看他身邊的好友。

7、看一個人的性格,要看他的字寫得怎樣。

8、看一個人是否快樂,不要看笑容,要看清晨夢醒時的一刹表情。

9、看一個人的胸襟,要看他如何面對失敗及被人出賣。

10、看兩個人的關係,要看發生意外時,另一方的緊張程度。

11、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愛你,那要看他是不是在開心的時候想到你,而不是悲傷的時候。

12、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不是你的知己,那要看他是否和你心有靈犀,而不是要你什麼都告訴他。

13、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不是你真正的朋友,那要看他在你危難的時候,會不會為你兩肋插刀,而不是天天和你一起吃吃喝喝。

14、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有愛心,那要看他是否喜歡小動物。

15、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有修養,那要看他在公交車上會不會為老人,兒童讓座位。

16、如果你想知道是否有素質,那要看他是不是愛貪小便宜。

17、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有心胸,那要看他是否在背後壞別人。

18、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在說謊,那你要看他在說話時的眼神,眼神告訴你一切。

19、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在乎你,那你要看他是否記住你曾經說過的話。

20、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牽掛你,那要看他在天涼的時候是否想到提醒你加衣。

21.如果你想知道你在那個人心中的分量如何,那要看他是否記住你的生日或紀念日。

22.如果想知道一個男人是否講究,那要看他的頭髮是否清潔,理順。

23如果你想知道一個男人是否值得你去愛,那要看他是否有愛心,責任心,而不是有沒有地位和金錢。

24如果你想知道一個女人是否值得你去愛,那要看她的內在,而不是外表,要看她是不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急事,慢慢的說;

大事,清楚的說;

小事,幽默的說;

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

開心的事,看場合說;

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別人的事,小心的說;

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

現在的事,做了再說;

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來力,個人和公司現最需要!

2009-09-25 Web only 作者:吳仁麟

現在,光是執行力和創新力已經不夠了,想要在未來生存下去,個人和公司最需要的是「未來力」。「未來=想像+創新+執行」,杜拉克不敗公式讓你打贏職場角力戰!

什麼是未來力?

「想像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它!」彼德杜拉克這句名言一直被世人尊為金科玉律,以這個邏輯所寫下的公式就是:「未來=想像+創新+執行」。

過去一世紀,全球企業史是由「創新」與「執行」這兩件事所建構的,不管在商學院或各大企業,莫不拚命在「研發創新」和「執行效能」兩件事上下功夫,但如果我們回顧一個故事就馬上可以發現,「想像未來」這件事為何比「創新」與「執行」更重要了。

想像力

打贏世紀電腦戰

1975年比爾蓋茲創立微軟,那時他大學學歷都沒有,和當時學術界與各企業最頂尖的科技人才比起來,他也許在技術上仍然差一截;但是當時比爾蓋茲所想像的未來是「個人電腦時代」,而當時全球主流的電腦大廠所想像的未來卻是「大型電腦作業系統」。

當時電腦產業的大老們幾乎沒有人相信,30多年後的今天,是這樣人手一部電腦的時代,大家都認為電腦永遠會是需要一整個房間來裝的龐然大物,而且是像勞斯勞斯轎車那樣昂貴的奢侈品。

結果,比爾蓋茲用他對未來的想像力贏得了這場世紀電腦戰爭。試著想像,如果當年電腦大廠所想像的未來也是「個人電腦時代」,那今天全球電腦產業的局面也許就大大不同了。

同理可證,成功之後的微軟和Yahoo!對於網路的未來想像不同,也因此有了後來的Yahoo!,成功之後的Yahoo!和Google對於世界的未來想像也不同,所以有了今天的Google。30多年來,地球上有太多的故事證明「未來想像力」比「創新力」和「執行力」重要太多了,再會創新、再會執行,一旦想錯了反而後果更慘,愈用力,死得愈快,所以,關於想像未來這事,真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啊!

「培養未來想像的創造力、建構未來挑戰的方法論、蓄積未來世界的思考與展現未來理想的實踐,從想像開始,進而去思考未來、分析未來,最後掌握未來、實踐未來。」政大校長、也是知名策略學者吳思華認為,未來力包含了對未來的想像、分析與實踐。

他也把這樣的想法導入一項由政大和資策會、工研院合作的學研專案裡,甄選了102位研究員,進行一項名為「願景2025,未來力實驗室」的未來想像工程,試圖為台灣的未來產業探路,從社會發展的脈絡和產業的成長軌跡進行這項研究。

「願景2025」的研究員絕大部分都剛從大學畢業不久,並沒有太多的工作經驗和產業的歷練,但吳思華認為這樣新生代的特質,正是這些年輕人進行未來想像時最重要的資產。

人性化

發想台灣新藍圖

吳思華說:「讓他們從人性的需要出發,完全沒有包袱地去思考和發想,未來的台灣需要什麼樣的生活和產業。」

「願景2025」這個團隊將以一年的時間,以這群年輕研究員為核心,結合政大和資策會與工研院等三方資源,走一條和台灣過去產業研發歷程不同的路,針對生活服務的軟產業分析與想進行像。

目前,這個團隊剛完成第一個月的成果報告,回顧了台灣過去60年的社會和產業發展,做為想像台灣未來的依據。

國外不少企業早已把管理未來的能力,當成是策略的一部分,曾經來台培訓過不少產業顧問的瑞典Kairos顧問公司就是以「管理未來」為主力產品。

未來力

左右產業競爭力

Kairos整合了各方實務與理論經驗,發展出一套預測未來的工具,並設計出一套研討會的方法,把這套工具和相關知識導入客戶的組織裡。

台灣學術界和研究界,有不少人受過Kairos的「未來力」訓練,但是上過這套課程的台灣產業界人士並不多。

「未來其實是可以靠一群人想像和管理出來的,只要方法對並且持之以恆。」Kairos的創始人Mats Lindgren常在研討會裡,用這句話來激勵和引導學員想像未來。

他說,歷史的時空就如同海洋,每一個趨勢都有跡可循,所以,「未來其實是有方法管理的。」

看來,不管未來是否能被想像和管理,從各種理論和實證看來,「未來力」這三個字已經無庸置疑,將成為下一波產業界競爭力的關鍵字。 (以上轉載自經濟日報2009.09.24,更多職場評論,請見「吳仁麟的部落格」)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素更聰明?8招吃對了,身高、智力一級棒
2011-03 康健雜誌148期 作者:林慧淳

全家一起吃素的家庭愈來愈多,但許多人擔心,兒童和青少年吃素會不會影響發育? 其實只要吃對了,孩子一樣好優秀。

穿過櫻花綻放、落英繽紛的小路,造訪「週一無肉日平台」發起人、前自立晚報報系總主筆蘇小歡座落山中的「歸藏山莊」,寧靜恬適氛圍頗有陶淵明「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情境,不禁暗想,孩子徜徉此間,必能享受有別於都市喧囂的童年吧!

邁入蘇小歡家中,戶外冷風頓時消逝無蹤,原來暖意源自客廳一座大型石砌壁爐,他平日總隨手揀回樹枝當柴燒,取自大自然的燒材源源不絕,寒流再強也不怕。

山中歲月不僅生活單純,蘇小歡一家人也吃素,有胃潰瘍病史的他,自認因為15年前開始吃素,減緩許多腸胃問題,由於長期受惠於素食飲食習慣,自然而然,兩個兒子從小也跟著爸媽一塊兒吃素。

身為無肉推廣者,常有人問他,孩子吃素會不會影響發育?蘇小歡總是搖頭、自豪地說:「絕對不會,我家小孩就是最好的例子。」

的確,蘇小歡兩個兒子都「高人一等」。大兒子大含四歲起吃素,現在就讀輔大電機系三年級,身高180公分,愛打籃球,運動細胞發達。他的模樣清秀、皮膚白裡透紅,蘇小歡常笑稱,不送他去當模特兒太浪費了。小兒子小鯨長得更高,現年國二就已經185公分,他的笑容靦腆、人緣好,從小就是「人氣王」,更且小鯨是典型的「胎裡素」,出生後從未吃過一口肉,儘管如此,他的身材瘦高卻孔武有力,「擲躲避球的球速快又猛,我都不太敢接。」身高174的蘇小歡一臉驕傲,蘇太太的身高則不到165公分。

吃素更聰明?

近年來由於健康、環保、宗教等各種動機而吃素的人愈來愈多,而且,全家一起吃素的風氣也日益盛行,但許多家長都遇到同樣困擾:孩子吃素是否有礙發育?

「絕對不會。」北醫保健營養系副教授楊淑惠斬釘截鐵地說,多年前她在台安醫院擔任營養師時,就認識不少素食家庭,孩子發育都很好,她更遇過五代吃素的家族,小朋友和一般葷食兒童一樣聰穎活潑。

甚至有國外研究指出,素食者比較聰明。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報告指出,追蹤8000多位受訪者長達20年後,分析他們的飲食習慣和智商的關係,結果發現,素食者不分男女,幼時智商成績平均比習慣吃肉的人高5分,在考慮教育程度和工作背景之後,這樣的智商差異仍具統計上的意義。

研究人員推測,素食者飲食中豐富的蔬果可增進腦力,計劃主持人蓋爾博士甚至不排除,可能因為這種飲食方式有助於統合能力的表現。

楊淑惠指出,目前國內尚無研究證實吃素能使人更聰明或長得較高,但即便如此,素食對於兒童健康的益處仍然顯而易見。

她曾針對台北市學齡兒童的健康狀況進行小型研究,結果發現,高達41.6%的孩子膽固醇偏高,若採行素食飲食可大幅改善這個問題。

更且青少年愛油炸、嗜肉食的飲食習慣,更導致肥胖、代謝症候群提早發生,皮脂分泌失調還讓青春期少男少女滿臉「豆花」,嚴重影響外貌和自信心。

蘇小歡就說,兩個兒子從小到大幾乎沒長青春痘,皮膚一直很光滑,應該就是多蔬果高纖維、遠肉類少油脂的功勞吧!

不只無肉更要均衡

儘管素食飲食好處多,但國內營養界對於推廣兒童吃素仍有疑慮。「我們擔心孩子『吃錯素』才是問題關鍵。」

楊淑惠憂心忡忡指出,「不吃肉≠吃素」,肉邊素反而容易造成營養不足,尤其不利於成長發育中的兒童和青少年。

例如餐餐白飯配水煮青菜,或麵筋、醬瓜就隨便打發,飲食種類不夠多元,該吃到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統統缺乏,難怪孩子始終瘦小,且「面有菜色」。

有鑑於此,台灣營養界著手制定「素食飲食指標」,初步擬訂8項條文,楊淑惠解釋如下:

1.依據指南擇素食,食物種類多樣化

不要只吃單一種類的食物,來源必須多元,才能攝取到完整的營養素。

2.全穀至少三分一,豆類搭配主食更佳

糙米、胚芽米、全麥麵粉等全穀類食物應至少佔主食的三分之一,如此可攝取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E等營養素,且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有預防肥胖等疾病的功效,還能避免血糖快速上升。

搭配紅豆、綠豆等各種豆類更好,前台北醫學院長董大成喜愛在糙米飯中加入黃豆,兼顧蛋白質的攝取,他總稱黃豆糙米飯為「天下第一米飯」。

3.烹調用油常變化,堅果種子不可少

素食用油必須採用植物性來源,因此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非常高,但單元不飽合脂肪酸卻常不足,因此建議經常更換油類,並且從堅果種子中補充適當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4.深色蔬菜營養高,菇藻紫菜應俱全

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是維生素B12,楊淑惠曾遍尋各種發酵食物中B12的含量,結果發現,每100克臭豆腐,含有1微克B12(每人每天建議量是2.5微克),是不錯的來源,但要避免油炸烹調。

菇菌、海藻類也是優良的B12來源,以一般包壽司用的紫菜為例,3片10克的紫菜,就有5.6微克的B12,也就是說,每天只要吃一片紫菜就能達到每日建議量。

5.水果正餐同食用,建議每餐八分飽

另一項素食者常攝取不足的營養素是鐵質。由於動物性來源的鐵質在人體內生物利用率較高,植物性則偏低,因此素食者更須確保吃下肚的鐵能充分被吸收,這時就要仰賴水果中富含的維生素C,將自然界當中的三價鐵,還原成人體可吸收利用的二價鐵。

楊淑惠建議,水果富含水分和纖維,攝取後胃的排空迅速,僅約半小時,因此為確保維生素C能有效與鐵質作用,無論是餐前、餐中、餐後吃水果,和正餐的時間最好不要相差半小時以上。

6.口味清淡保健康,飲食減少油鹽糖

台灣素食常免不了多油、多糖、多鹽,因此素食族應該隨時提醒自己,烹調時少用油鹽糖,以免增加身體負擔,反而肥胖、疾病接踵而來。

7.粗食、原味、少精緻,加工食品少選食

儘量選擇營養完整的天然食物,少吃過度調味、添加防腐劑的加工食品。楊淑惠舉例,麵筋是麵糰經過洗筋程序溶出澱粉和水溶性物質,然後再經過油炸而成的產物,除了有嚼勁之外,幾乎沒有營養,應該少吃。

8.健康運動30分,適度日曬20分

國人普遍熱量過剩的首要問題不是吃太多,而是運動不夠,由於素食者更應攝取充足的營養,同樣需要加強運動以消耗熱量。

此外,為了補足動物性來源較豐富的維生素D,素食者必須多曬太陽,建議一天20分鐘,就不必擔心維生素D缺乏。

培養孩子吃素的能力

確保孩子吃素營養均衡無虞之後,更大的難題是如何讓他們愛吃素?

多數兒童常被甜食、油炸物引誘,總將青蔬、水果拒之於千里,尤其習慣大嚼魚肉的孩子更難改變口味,綜合專家和素食家庭的教養經驗,讓孩子愛上素食。

■找出孩子吃素的動機

兒童或青少年最初接觸素食,通常是跟著家人一起吃素,儘管父母動機明確,例如為了還願、為了健康、或為了抗暖化,但對於孩子來說,體會不夠深刻,就難發自內心持之以恆。

幾個素食家庭都提到,「不殺生」或許是個好理由。

公務員陳淑芳全家吃素,就讀國小一年級和幼稚園小班的兩個孩子都是胎裡素,模樣可愛伶俐,陳淑芳與先生從小就帶他們到動物園看可愛動物,趁機做機會教育,告訴他們「吃素可以保護牠們,可愛動物就不會被吃掉。」小朋友果然很有同情心,經過燒臘店時還指著攤上掛的鴨鵝,大聲說「牠們好可憐喔!」

蘇小歡則和兒子一塊兒上網、看生態書籍,對他們來說,包括雞、鴨、豬、魚在內,都是和人們一樣的動物,從來不是盤中佳餚,因此儘管大含上大學後經常外食,仍能維持素食飲食習慣,就連好友以「今天我生日,夠朋友的話就為我破戒」相激,他也總是帶著一抹歉意,微笑搖頭說不。

■第一口「蔬菜力」,從四個月開始

楊淑惠說,人類的味蕾從四個月開始萌發,最好從這時候就讓孩子習慣蔬菜的味道,她建議,以烹調剩餘的蔬菜,例如蘿蔔皮、蘿蔔頭、胡蘿蔔、青菜梗……等,洗乾淨後加入水中煮,可煮一大鍋蔬菜水,煮出礦物質和蔬菜味道後,放涼以冰塊盒冰存,使用前再取出冰塊融化,一次餵孩子喝5cc,讓他的味蕾慢慢接受蔬菜味道。

她分享自身經驗,大女兒幼時沒喝蔬菜水,長大後雖然不挑食,但遇上諸如茄子、青椒等特殊味道的蔬菜,就堅持不吃。小兒子在嬰兒時期固定餵飲蔬菜水,現在幾乎能接受所有蔬菜。

■比葷食還要講究烹調美好

擁有一雙巧手,似乎也是素食家庭必備的要素。

一早和蘇小歡相約採訪,他熱情邀約中午一塊兒吃家常素料理,相隔不過兩個小時光景,蘇太太已變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好菜,令人讚嘆。

正因為這一手百變素菜的功夫,讓大含和小鯨寧願每天帶便當也不想吃外食,小鯨上國中後,一度訂學校提供的素食營養午餐,但過沒多久,因口味太重吃不慣,仍要求媽媽每天帶便當,就算是前一晚的剩菜都好。

善用烹調讓素菜變好吃,經營素食餐廳的邱莓筐也是專家,她認為,吃素雖然是為了降低身體負擔,但口感仍然很重要,例如過年時,自家製作應景的南棗核桃糕,就很受素食者的歡迎,食材複雜的素佛跳牆、素十全大補湯、西式焗烤義大利麵也難不倒她。

邱莓筐的兩個孩子進入素食領域屬於「半路出家」型,由於已經習慣葷食,想改變口味更要花費心思,她為孩子每年訂下一個生日目標,期許在新的一年,可以接受一種味道特殊的蔬菜,在這一年當中,邱莓筐就以各種方式烹調這項蔬菜,尋找孩子最喜歡的做法,這一路從青椒、茄子、苦瓜循序漸進,本來不敢吃苦瓜的大兒子,現在還主動點菜:「上次那道鹹蛋苦瓜味道還不錯」,讓她好有成就感。

她最愛的一道素菜就是「綜合蔬菜」,說穿了就是將當天廚房裡所有的蔬菜各抓一把,慢熟的青椒、玉米筍等先汆燙,再加入葉菜類翻炒,也可丟一撮菇類,口感新鮮清脆,孩子也很愛吃。

美味素菜小祕訣

1.儘量保持食物原味,善用調味料提香氣

知名烹飪老師蔡季芳認為,不忌五辛的健康素尤其容易,她常將大白菜抹點蒜頭、加點鹽、醋、辣椒,切絲拌一拌,一道鮮甜脆爽的蔬菜料理就上桌了。

2.別濫用香油和胡椒粉

蘇小歡有深刻體會,他吃遍各家素菜館,最怕吃到明明不對味,店家卻「為了調味而調味」,猛加香油和胡椒粉,反而蓋過食物原味,讓人食不下嚥。

3.水果醬汁拌蔬菜,相得益彰

蘇太太用新鮮鳳梨汁調一點美乃滋做為醬料,舖上汆燙青花菜,口感酸甜好吃。蓮藕薄片佐以葡萄柚汁,滋味也很清爽。

4.適時採用加工食品

蘇小歡建議,蒟蒻、黃豆製成的素肉、素火腿,可做為由葷轉素的階段性食材,一方面是形狀與葷食相仿,更重要的是口感有嚼勁,滿足生理上咀嚼的快感,愉悅油然而生,有助於持續吃素。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大行動好運上門
2010-02 Cheers雜誌113期 作者:祝康偉

從生活、抽獎到職場升遷,每個人都想要好運!2010年,從思考到行動,《Cheers》雜誌要教你抓住運勢的法門,不僅招好運,還能留好運、存好運,開啟生命中意想不到的寶藏。

看到身邊或電視新聞上,不斷上演誰事業有成、誰得到機會之神眷顧、誰又逆轉局面反敗為勝,你是否常暗自感嘆:「為什麼別人總是比我好運?」

心中一旦出現這樣的念頭,其實只是把好運推得更遠──因為真正的事實是,同樣是運氣在身邊遊走,那些幸運兒能毫不猶豫地縱身擁抱,你卻不知如何伸手抓住,以致每每擦身而過。

若把運氣當作一本存摺,要存入哪些對的能量,才可能在對的時機,碰到對的人,做對的事,甚至,把好運變成利息,在生活中源源不絕?

我們歸納近來最具代表性的好運暢銷書,結合名人親身經歷,找出5大行動法則,帶你輕鬆走上幸運的大道、心想事成。

好運行動1:求順境,先學會駕馭逆境

因《誰搬走了我的乳酪》、《禮物》兩本全球暢銷書,有「寓言之王」稱號的史賓賽‧強森(Spencer Johnson),去年完成的最新著作《峰與谷》,寫的是一位年輕人在登高過程中,不斷與老者對話,逐漸了悟好運的發生,就是懂得駕馭人生的順境與逆境。

在書裡,「峰谷法則」第1條清楚寫著:「人生的高峰和低谷都是相連的,在今天的順境所犯的錯誤,會造成明天的逆境。在今天的逆境做的聰明事,將開創明天的順境。」

3年前,第1屆《超級星光大道》比賽期間,被冠軍林宥嘉選唱〈你是我的眼〉而爆紅的盲人歌手蕭煌奇,就是「峰谷法則」的實踐者。

你可能不知道,早在2002年,〈你是我的眼〉就收錄在他生平第一張專輯裡,還曾邀請當時台北市市長馬英九、港星成龍同台助陣宣傳。雖然風光上市,但沒多久製作人卻無預警捲款潛逃的意外,讓蕭煌奇不僅拿不到版稅,還因合約限制,什麼活動都不能接,只能在家裡枯等、坐吃山空。

明明前一秒是好運,怎麼下一秒卻變成了壞運?這樣的場景,對蕭煌奇卻不是第一次。

記得小學四年級那年,他在一次幸運的手術中恢復了部份視線,從小念啟明學校的他,比起其他全盲的同學,像是中了彩券一樣,人人稱羨。然而,他沒有好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念高一時因太愛打電動玩具,過度使用眼睛,讓看來「理所當然」的光明,瞬間又回到了黑暗。

再度變成盲人,像被人從高樓摔下,他的信心完全粉碎,除了自怨自艾,他也開始遠離所有人群。直到被老師發現,重新輔導他如何當個盲人,學著打理生活起居,並開始導引他往柔道與音樂發展。

透過柔道,蕭煌奇深刻體會:「當你不斷練習被摔,疼痛會變成一種鼓勵,隨時提醒自己的弱點,未來你才可能摔倒別人,讓大家刮目相看。」憑著這股毅力,他陸續在北京亞洲帕運、亞特蘭大帕運獲獎,音樂創作亦不遑多讓,從工地秀一路唱到Pub,顛覆了盲人只能按摩的迷思。

如同《峰與谷》裡所言:「太多人在順境時沒有好自為之,沒注意到自己正在堆砌未來的逆境。他們浪費太多資源,悖離根本之道......奉行峰谷法則的人,扭轉逆境的方法,就是回歸基本面,專注在最要緊的事情上。」

有了18歲時慘痛的教訓,蕭煌奇面對人生第二次的逆轉,的確少了許多情緒起伏,他不做「受害者」式的控訴,反而將心思放在如何延續自己的音樂創作之路。

他決定把僅有的40多萬存款孤注一擲,成立一人唱片公司,當起自己的製作人。由於沒有人力、經費奧援,他索性全台灣跑透透,邊唱邊叫賣自己的唱片,不分晴雨地展開「夜市人生」。如此模式延續了3年,終於有天朋友在MSN上驚呼:「阿奇,有人在電視上唱你的歌耶,而且那個人紅得不得了!」

原來是做水泥工的父親十分擔心他的未來,曾在一個新屋裝修的現場碰到黃小琥,請託她代尋演唱機會。經過她的介紹,輾轉認識了當時在港都電台工作的楊培安。有趣的是,本來要幫的忙沒幫成,反倒是專輯裡的歌曲感動了楊培安,在多年後的歌唱比賽中,推薦給愛徒林宥嘉,當作挑戰對手的壓箱之作。沒想到經此登高一唱,一夕之間竟讓蕭煌奇鹹魚翻身,不僅唱校園唱到倒嗓,連唱片也賣到缺貨。

延續這一股氣勢,蕭煌奇2008年獲得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演唱人」、「最佳台語專輯」兩項大獎,去年又推出第6張專輯。不過,他談起「運氣」二字,倒顯得十分淡然。

蕭煌奇笑著說,去年與朋友合資餐廳,短短5個月就夭折,對他是個正面的提醒,要他專心把音樂做好。「上天讓我看不見,目的是去除誘惑,讓我更專心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若我辜負了祂,我想我很快的又會跌倒!」

的確,「峰谷法則」強調,要在高峰待久一點,必須「對順境感恩,明智地經營順境。」也就是說,你得謙卑、感恩,多做當初讓你爬上高峰的事,好還要更好,多為別人盡心,以為日後的低谷預留資源。

好運行動2:清空壞念頭,再生正面能量

有時命運並非刻意作弄人,只是一些待人處事上的難題,或是一些跟自己過不去的念頭,讓心情陷入低潮無法動彈,連帶將可能的好運擋在門外。

《祕密》作者之一、同時也是催眠行銷公司(Hypnotic Marketing, Inc.)總裁的喬‧維泰利博士(Dr. Joe Vitale)在《零極限》一書中指出,透過所謂「夏威夷療法」,不斷以「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4句話來清理自己,可以幫心智歸零,釋放內心有害的能量。

在清理的過程中,這4句話彷如咒語一般,能將正面能量「迴向」給想要改變的對象。聽起來神奇,實際上,運用的即是一種正面思考的「暗示法」。

藉著複誦這4個字眼,導正潛意識中狹隘的思維,當一切回歸純粹,療癒的效果就會出現。許多苦無對策的難題,也會因突如其來的行動靈感,迎刃而解。

從新加坡玉女歌手變身為巧克力蛋糕女王,不到30歲的黃湘怡,在台灣創業6年間,能度過層出不窮的創業難題,靠的就是自我療癒,只不過她用的不是4句訣,而是自創的3句訣:「問人」、「問書」、「問神」來趕走負面想法。

在「問人」上,一有疑惑,她總會去請教擁有自己事業的長輩,這些過來人總在第一時間破除她的「想像」,指引更實際的方向,不會像家人過度擔憂,反倒變成害怕冒險的阻力。

書本則是她隨身的老師,黃湘怡笑著說,包括最基本的如何看報表、如何管理公司,到如何降低成本10~20%的具體策略,她都是從書中汲取精義,變成信心來源。

去年上半年,媒體報導她被員工指控超時工作不發加班費、沒有年終尾牙等「苛刻」做法,以及因先前加盟糾紛,遭新加坡法院判宣告破產,一度讓受人欣羨的她,心情跌到谷底。

黃湘怡回憶,當時她整整兩個星期足不出戶,在家裡「問神」。她每天禱告,不斷的問上帝,等到平靜下來,重新反省與回顧,知道「即使別人有錯,也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

果然,就在清理念頭之際,腦海中開始跑出正面的靈感:「別人講我什麼有這麼重要嗎?重要的是我到底想創造什麼樣的品牌,這些都會過去,只要往前看就好了!」

心念一轉,衰神就止步了。黃湘怡的加盟官司雖在新加坡失利,台灣的官司卻獲判不起訴處分。去年12月底,只花不到幾天,她就在台北車站附近找到滿意的設店地點,今年還計畫多開3家分店,預估營收將比去年增加兩倍。

好運行動3:引貴人,創造機會溫床

把心眼打開,好運就近身,但若更積極一點,如同《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書中的10條幸運守則,你還可以這麼做,就是「自己創造好運的環境!」

作家吳若權從外商出走後,無論創業、寫書、演講、主持節目,當企業顧問,一人身兼數職,依舊表現出色,靠的就是自己灑下幸運草,才有今天生根茁壯的光景。

其中,「人脈經營」是他主動營造幸運環境的關鍵之一。

剛出社會時,由於手上沒有資源可以交換,他靠的是主動敲門。例如,當初能進入IBM、HP等知名外商工作,是他在明知對方毫無職缺下,仍大膽拿起電話毛遂自薦的成果。儘管當下並沒有立即得到回應,但因此帶給企業的積極印象,就像幸運的種子,讓他不到半年就被破格錄用,屢屢成為最年輕的部門主管。

等到了創業階段,吳若權則是積極建立「貴人圈」,靠貴人的口碑吸引更多的貴人。

他特別強調,這群貴人,並非皆是位高權重的大老闆,最重要的是「只要氣味相投、信任你的人,都可能是你的貴人圈一員。」就像當初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之所以親自登門找他合作設計防毒軟體,就是因為聽到一個他過去在微軟工作時,合作過的經銷商大力推薦。換言之,只要待人誠懇,即使是一個印刷廠的業務,都可能幫你介紹生意。

現在的吳若權,對人脈早已脫離工具性的思索,他透過演講、寫書結交更多當初跟他一樣的年輕人,作為督促自己保持當別人貴人的「價值」。

每次看見積極又努力的年輕面孔,他總會出手拉一把,例如,10年前他幫在新竹開健康食品公司的客戶面試業務人員,其中一個在高雄開牛肉麵店的女孩,儘管學經歷並不突出,但既大膽又細心的人格特質卻吸引了他,在吳若權大力推薦下,這女孩如今已是這整個健康事業的負責人,也因為他當初的提攜,彼此合作關係更為緊密。

《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裡說的「創造環境」,以吳若權的做法,其實就是創造一個幸運的機制,讓好的意念不斷運轉,嘉惠自己的同時,也嘉惠了別人,變成良性的循環。

好運行動4:愛助人,利人也利己

將佛學應用在企業管理的《當和尚碰到鑽石》作者麥可.羅區(Michael Roach)格西(Geshe,相當於佛學博士),在最新著作《業力管理法則》中明白指出,「當你集中力氣幫助別人成功,就會產生『回音效應』,他們會把你的付出再彈回給你,幫助你的事業成功。」

在壽險業闖蕩18年,獲選過媒體超級業務大獎,創下許多銷售冠軍的保德信人壽首席壽險顧問陳玉婷,就深刻感受到「回音效應」的威力。

一直是保險界模範生的她,在8年前事業達頂峰之際,臥病16年的母親突然過世。儘管自己已結婚有家庭,她還是因頓失精神支柱,整整一個月不能工作,期間又染上怪病,到處求醫都不見好轉,吃東西必須過水,半夜起來嘔吐更是司空見慣。

狂瘦16公斤的陳玉婷,在抑鬱當中,萌生離職的念頭。就在她深陷情緒谷底之際,一位剛生產完的客戶打了通電話給她,要她過去聊聊。

忍著母喪與身體的疼痛,陳玉婷一路坐著火車趕到竹東,剛到客戶的家門口,就聽到嬰兒的嚎啕哭聲。她要客戶別招呼她,先去弄奶粉,沒想到花了20分鐘,仍不見客戶身影,直到聽到奶粉罐將罄的敲打聲,陳玉婷追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客戶不小心懷孕,先生又失業多時,在爭吵中,女方賭氣地要自己撫養,這段期間連醫院拿回來的配方奶也全喝完了。

為了顧全客戶的面子,陳玉婷心想,要離職前做件好事也無妨,於是她記牢奶粉品牌,假裝告辭後,便開始沿街尋找奶粉。好不容易找到,她立刻訂了兩大箱,還貼心的聯絡做月子中心,幫客戶訂了45天的做月子餐。

3個月後,當她再度請人將兩大箱奶粉送達客戶家裡時,客戶一收到就打電話給她:「不要再送了,多虧妳的福,我先生找到工作了。而且我先生看到妳做的這些事,感動地說別人都這麼愛小孩,我為什麼不愛呢?所以,我們要把錢還給妳!」

陳玉婷感動下哽咽回應:「你們不用還我啦,只要找10個你們想幫助的人去幫忙他們,就算還我好了!」

她對客戶說,其實該道謝的反而是她,因為這個動作同時也拯救了她自己:「我本來想把奮鬥多年的工作辭掉,但當我透過這個角色幫助了你們,突然讓我覺得自己好富有,當下,我就把辭職信給撕掉,是你們讓我得到復原的力量!」

果然,陳玉婷付出愈多就得到愈多,之後她不僅快速回到工作崗位,連怪病也查出原因,短暫的休養後,一切又恢復往日的水準,她不僅出書、演講,業績更是一枝獨秀。

好運行動5:運不好,就自己造命

「每個人的命都有高低起伏,沒有例外!」科技紫微網創辦人張盛舒,從30多年來的紫微研究,以及收集了超過400萬張命盤中,得到了這樣的結論。

他分析,若把「命運」二字拆開來看,其中,「命」可分為兩個部份,一是外在條件,意即「出生就有的資源」﹔另一則是「基因、性格特質」等內在條件,不同的命會有不同的震盪軌跡。「運」則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時空交會產生的現象」,講的是「機會」,稍縱即逝。

既然運不可求,他建議不妨從命下手,首先,你得「知命」。所謂「知命」就是認識自己的個性,「不要以為認識自己的個性很簡單,活了一輩子還不認識自己個性的人太多了,由於他們不認命,所以也就沒辦法創造自己的命運!」張盛舒強調。

「知命」之後,接著就要「造命」。他把「造命」定義成「逆著個性做人」。張盛舒指出,35歲前靠的是專業,可以順著個性做自己,但難免有懷才不遇的風險。35歲以後,就要逆著個性做人,因為愈能知己知彼,每個人都能相處,就沒有運氣的存在,這就到了造命的境界。

此時,你不會再像只喜歡做自己的人,開口閉口如何「趨吉避凶」,像水一樣的你,因為懂得識人,也懂得調整自己,不必外求就能「逢凶化吉」!

日本有一句諺語:「幸運之門確實存在,但鑰匙在你的手上。」在一年之初,與其坐等鴻運當頭,不如先從這5大行動下手。無論你是從心念上改變,或是身體力行助人,每當你跨出一步,就能喚起當下強大的能量,去開啟你生命中意想不到的寶藏。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銷售的五個迷思

EMBA雜誌編輯部/文

在商業界,有許多銷售秘技在各個企業間廣為流傳。不過,這些所謂的智慧,有時候很…沒有智慧,甚至非常愚蠢。銷售顧問詹姆士(Geoffrey James)最近在公司雜誌(Inc)上,指出五個最常見的銷售迷思:
在商業界,有許多銷售秘技在各個企業間廣為流傳。不過,這些所謂的智慧,有時候很…沒有智慧,甚至非常愚蠢。


銷售顧問詹姆士(Geoffrey James)最近在公司雜誌(Inc)上,指出五個最常見的銷售迷思:


■迷思一:顧客永遠是對的。

實在有太多人信奉這個原則了,以致於有許多人會誤以為它是自然法則。


事實是,顧客通常不太理性,而且要求太多。因此,銷售工作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教育這樣的顧客,讓他們有比較合理的期待。換句話說,假如顧客的想法是錯的,你必須如實告訴他。


■迷思二:顧客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事實上,顧客對於自己的需求,往往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也因此,他們想買的東西有時候也頗為異想天開。不要去迎合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身為一個負責任的銷售人員,應該找出顧客真正的需求,然後針對這些需求提出解決的選項,供顧客選擇。


■迷思三:每個潛在顧客都深具潛力。假如你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你的顧客,那麼你有可能成天追著空中樓閣跑。「事實上,你該追的是運鈔車,而不是垃圾車。」詹姆士說。


假如你要賣東西,你的首要任務是排除沒有錢,或是沒有真正需求的潛在顧客。這樣你才能把精力,專注在真正有潛力的顧客身上。


■迷思四:不要把顧客的拒絕當真。假如潛在顧客已經用各種方式拒絕你,而你還在死纏爛打,那麼你有可能在浪費自己的時間。銷售的契機就和巴士一樣,每隔十五分鐘就會來一班。絕對不要執著於某一筆交易,而且永遠要記住,當顧客不只一次拒絕你時,那就表示他真的不想和你做這筆生意。


■迷思五:最好的業務人員個性都很外向。在現今的環境中,有許多銷售情境其實對個性有點內向的銷售人員,也就是比較善於聆聽的銷售人員來說,反而比較有利。

事實上,現今最有成效的銷售訓練課程,往往是以傾聽技巧作為訓練的主軸。這些課程當初是為了訓練心理師與諮商師而設計的,而這些人大多不是個性外向的人。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308期(2012年04出版)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忙大解放

商業周刊 第1065期2008-04-21
製作人:郭奕伶撰文者:曠文琪研究員:楊少強

你還陷在窮忙的漩渦裡,無法自拔嗎?全球的聰明工作者現在已經找出了一套時間運用公式,讓你工作時間變少,卻賺更多!別再幻想要做到退休,才能自己決定怎麼用時間,現在,跟著我們,一起拿回時間主導權!

你還陷在窮忙的漩渦裡,無法自拔嗎?別再幻想要做到退休,才能自己決定怎麼用時間。

一、距離七十五歲,你知道自己的生命還有多少分鐘嗎?(答案詳見文末)

二、你今天的時間花到哪裡去了?

三、你未來三年,想達到什麼目標?你現在做的,與這件事有關嗎?

如果你沒問過自己上述三個問題,那麼,小心,你的時間帳戶可能正亮著黃燈!

當你點算銀行存款裡的數字時,你清楚自己「時間帳戶」裡的進出數字嗎?畢竟,時間比金錢更寶貴。

跟全球首富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台灣首富郭台銘相比,我們的銀行存款就像印度恆河裡的沙子,微不足道。然而,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就這一點來看,我們與巴菲特、郭台銘是站在同一個起跑點的。

可是,你想過,時間也可以像金錢一樣,發揮複利的效果嗎?請看以下三個案例。

你還在超時工作嗎? 
快找出「關鍵二○%」專注投入

案例一:美國,三十歲的提摩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


四年前,費里斯就像大多數辛勤工作的創業族一樣,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個小時,年收入為四萬美元。

但現在,他每個星期只工作四小時,收入卻是以前的十二倍。換算一下,他的時間報酬率竟然是以前的二百九十七倍!省下來的時間,他用來主持電視節目、衝浪、潛水,他還是世界探戈錦標賽的紀錄保持人。

去年,他將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集結成書(《一週工作四小時,晉升新富族》),他既沒上歐普拉脫口秀,也沒到處巡迴打書,該書竟一舉登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亞馬遜網路書店等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他的時間管理學被矽谷公司競相模仿,包括網景(Netscape)創辦人、哈佛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都競相邀請他演講。

費里斯的時間複利是如何產生的?有一天,他工作到疲累不堪時,偶然讀到十九世紀經濟社會學家帕瑞圖(Vilfredo Pareto)的八○/二○法則:「二○%的義大利國民,創造全義大利八○%的財富」,而不可思議的是,這法則適用於所有的事情。

也就是說,「八○%的產出,其實只來自二○%的投入,只要將時間專注在那二○%上,你就可以多出八○%的時間。」重點是,你必須找出那「關鍵的二○%」!

疲憊的他,彷彿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立刻攤出客戶與業績的關係圖,他發現,果然公司九五%的業績,是由不到五%的客戶所撐起來的;但其他九五%的客戶卻占據他過去大部分的時間。於是,他當機立斷,把時間重新分配,不再主動理會那些可有可無的客戶,專心伺候那五%的金主。接著,他將此一法則,運用在資訊處理、會議主持各方面。

於是,他從窮忙族,晉升為新富族。 

你起頭做對了嗎? 
源頭最重要,贏家與輸家就差這一關

案例二:台灣,方天戟,台大EMBA一年級學生,他的另一個身分則是廣達電腦的資訊長。

他每週上課三天,每天晚上九點到十二點,還要閉關念書。然而每天,廣達有十萬台筆記型電腦要出貨,五百家供應商、客戶要管理,在歐洲、矽谷、中國的十座工廠,都要二十四小時監控。這,是一個橫跨全球五大洲的龐大資訊流。

十年前,他進廣達擔任資訊長時,一天工作十三小時,如今,廣達營業額成長了十七倍,但他每天的平均工時,卻降為現在的八小時,縮短三八%。

如果以營收角度來看,他現在每分鐘發揮的效益是過去的二十九倍!二十九倍,呈現的就是時間複利的威力,也是贏家與輸家的差別。「Plan、Plan、Plan」,是方天戟的時間複利心法。程式設計師出身的他說,寫程式的人都知道,如果一開始的指令寫錯,之後要揪出錯誤,得花好幾倍力氣,因為在一套程式裡,每一道指令都環環相扣。而時間管理就和寫程式一樣,開始的時候做對最重要。

十年前,廣達開始建置供應商資訊系統時,一般廠商都只以客戶別去區分系統。但他考量到,未來海外市場不止在美國,他寧願一開始多花時間,把客戶別再依照國家別畫分。後來市場多元化時,他因為基礎扎得夠穩,往上蓋的速度自然比別人快。「別人看我做事情做的複雜又花時間,其實,我只是把事情簡單化,」他說。

不止做事如此,他用人也如此。他雇用新人,一定先要求對方寫三個月的程式,他說,寫程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邏輯能力,邏輯能力強的人,不只會寫出好程式,做事也會有順序,人才的源頭對了,事情就容易做對。

確保用人、做事的源頭後,他手下統領的十位小當家,每個都跟了他十年,因為默契佳、授權品質也高,因此,他可以像拿破崙帶兵一樣,當戰局沒有太大變化時跟部屬說,他先去睡十分鐘,然後安心睡去。

從源頭著手,把事情做對,十年下來,方天戟多出來的時間,就拿來充電、投資自己,把自己的實力越墊越高,他的「時間流」產生正向循環,複利威力也由此產生。

你還在迷信花俏策略? 
回歸時間分配基本功反有效

案例三:麥肯錫等全球各大企管顧問公司。

近三年來,全球管理顧問界陸續回歸基本面,把「時間管理」列為企業必修學分。兩年多前,麥肯錫開始在台灣、印度等市場引進一套「基本功」(back to basic)專案。

麥肯錫董事林國澧說,當市場逐步邁向成熟之際,花俏的策略、創新的產品招數早被使盡,企業競爭的差距,回歸到營運效率的基本面。其中,時間分配,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尤其是以人為主的服務業。

譬如,麥肯錫針對印度最大銀行導入基本功專案時,短短的四個月,平均業績竟然提升八三%。「這絕對不Sexy(迷人),但卻奏效。」此專案背後有什麼驚人的秘密?說穿了,只有一句口訣:「根據八二法則進行時間管理,並貫徹執行。」

麥肯錫發現,該行第一等級的業務員,績效是最差員工的一百倍。他們分析,員工績效差異如此巨大,時間管理是關鍵。「表現較差的業務員,都是將時間平均分配給所有客戶,或是照顧他最熟悉,但並非貢獻最大,或最具業績潛力的客戶。」

因此,他們開始改造專案,要求每個業務員將客戶分為三級。首先,列出第一級的前十大客戶,這些客戶雖然只占三%,但對業績貢獻最大,因此,「要每天都去想,我該如何服務他們。」對這些客戶要給予「無限卡」概念的時間資源,盡可能滿足其需求。

其次,你要找出第二級客戶,占比約二七%,這些客戶雖然沒有立即的利潤,但卻有潛力,因此,每月要定期問候一次。第三級,則是最後的七成客戶,只要「每個月定期花一個晚上,統一用mail等方式問候,」此外,別花任何時間在他們身上,除非他們主動要求。

這套方法的執行秘訣有三:一、定義出前十大客戶;二、一定要花最多時間在這十大客戶上;三、要狠心排除第三群客戶占用你的時間,他們是最容易打電話來「黏住」你的客戶,卻不會產生貢獻。

這個方法不難,「但很多人沒這樣做」,因為要這麼做,就是要把你手上的時間圖、客戶圖,認真的攤開來,做出改變。如此,「最快一個月,最慢三個月就有成效,」林國澧說。

你還信守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沒有富爸爸,更要用時間創造複利

上述三個案例都告訴我們一件事:「一分耕耘(時間),一分收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輸家的世界,時間比成果等於一比一(甚至更小)。但在贏家的世界,時間比成果等於一比∞(無限大)。

如果你沒有富爸爸,沒有高學歷,也沒有人脈,你唯一的致勝之道,就是讓你的時間,像金錢一樣,滾出正的「時間流」,不斷製造出資產,而不是負債。

五月將在台出版的《槓桿思考術》(漫遊者文化出版社)作者本田直之指出,「時間投資得好,就會帶來複利的力量。」

過去,我們把時間當作耗材,用完就沒了。而現代生活中,環繞著竊取我們時間的聰明小偷諸如電子郵件、手機等,讓我們很容易失去時間的主控權。

「我們彷彿生活在一群小蟲之中,生命、時間不斷被啃蝕,」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二十年教職的哈洛威爾(Edward M. Hallowell)醫師警告,「殺時間(killing time)比燒錢(burning money)還要糟糕!」

如果你將時間的主控權交給老闆、家人、或朋友,一天下來,你會發現,你的「時間投入」扣掉「時間產出」後,毫無結餘。

日復一日,五年、十年後,你每天早上總是背起沉重的公事包,認真的工作,被時間窮追不捨,然後晚上筋疲力竭的回家,睡一覺後,明天清晨,繼續工作……,你的工作效果遞減,晉升無望。

你就像把時間存到一個零利率的銀行,甚至負利率的銀行一樣,「時間越存越薄。」別笑,這是發生在多數人身上的現象。

請算一下,十年前,你每小時的薪水是多少?現在呢?你可能發現,自己的時薪正在貶值,連通貨膨脹速度都趕不上!

要脫離窮忙族輪迴,就要拿回時間主控權!

你還在列「to do list」? 
快點思考「to be」,知道什麼不要做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指出,現代人需要「第四代時間管理」, 它跟傳統時間管理的最大差異是,它不只談事,還談人。

過去,時間管理談的是「to do list」(待辦事項清單),它用的是加法,盡可能的把所有事情塞入你有限的時間裡,但最後卻常常因為太累,且不知道為何而戰,最後放棄管理時間。

然而,第四代時間管理的重點是「to be」(你想成為什麼?)。你必須先思考,你想成為什麼?然後,設出優先順序,善用減法,做關鍵的事情。源頭想清楚了,談「to do list」,才有意義。

「知道不做什麼,比知道要做什麼,更重要,」寫下暢銷書《從A到A+》(Good to great)的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說,每年初始,他都會列出今年他優先要做的事情,也寫下不要做的事,最後,清單理出來後,他又會再刪除最後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不浪費一點時間在上面。這樣才能專注在重要的事上。

因此,要拿回時間主控權,請先從源頭規畫目標開始,按照八二法則分配時間,將精力集中在關鍵的二○%事情,捨棄不重要的。空出來的時間,你必須自我投資,去充電、閱讀,或陪伴家人,創造你想要的競爭力資產,譬如人脈競爭力、領導力等。

如此,時間流才會出現結餘,用來投資可增加個人競爭力的資產,一步步墊高你的競爭力,提升你的時間效益,成為「時間富爸爸」。

花旗銀行副總裁暨分行經理洪志成,就是一位時間富爸爸。

舞台上,洪志成拿起麥克風,「我們所有人都表現得很棒,就像是……」他如數家珍的說出某位優秀員工的優點,然後把禮物從口袋裡掏出來,拍了拍員工的肩膀。受獎者,感動莫名,剛上任的主管竟然這麼懂自己。

「只要我花時間,效果就做足。」洪志成手下管理的理財專員,操控新台幣千億資產,前四個月,他還接下一個事業單位,合計他手下員工二百八十人,他也是兩個小孩的父親。

跟所有人相同,他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若要平均分配,一個人大概分不到幾分鐘。但他卻有本事,不缺席小孩任何一場家長說明會,新業務照樣成長。

「我都抓point,然後,我讓時間自己再生出來。」洪志成說,他把三分之一的時間放在人身上,因為,「人對了,事情就會對了,」「這個人本來幫我做五分鐘的事情,我現在再投資一點時間在他身上,他未來可能幫我五十分鐘。」

「就像定存有利息,或是投資有獲利,我會越做越輕鬆。」洪志成決定了「投資標的」就全心專注。「要一擊就中!」上述的頒獎典禮,他先找來該員工的主管,把成績寫出來,然後討論、買禮物,在早晨通勤時,他腦子裡再排演一次當天情節,聽來很費工,但是,他透過總計不到一小時的時間投資,卻讓未來該部門近百位員工的時間真正被他所用。

猜猜看,一般人之所以時間管理失序,是因為:一、無法辨別事情重要性;二、無力或不願有條不紊的行事;三,缺乏堅持原則的自制力?

你如何對付時間敵人? 
要學習說不,辨別事情重要性

「大多數人的答案是缺乏自制力!」但柯維說:「我卻認為,那是確立目標的功夫不夠,而且不能由衷接受事有輕重緩急觀念所致。」

要成為時間富爸爸,你必須歷經三道關卡的淬煉。第一關,你能否對自己誠實?你必須跟自己對談,才能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事。第二關,你能否取捨?定出明確的優先順序。第三關,你能否持之以恆做下去?

其中第二關,捨的學問,知易行難。最難的是,來自老闆的要求,這類要求總是永無止境,並無法抵擋。你能怎麼辦?

一○四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上頭就有兩個老闆,有時兩人各丟一件重要任務,她自己手上還有三場記者會要開,怎麼辦?「老闆要聽的是答案而不是拒絕,」把握這個原則,邱文仁的溝通三部曲就是:一、先傾聽,「這是給自己機會和老闆溝通,」你不能一開口就拒絕老闆。二、用實際數據(而非情境描述),告訴老闆自己目前的工作負荷。三、主動向老闆提其他可行替代方案。她深知,硬著頭皮接下任務,後果就是累垮自己,還達不到老闆的要求。因此,她藉由溝通三部曲,將「No」藏在答案裡。這樣一來,老闆就不會成為你時間管理的敵人。

時間,是別人搶不走的資產,也是你替自己加薪的最快捷徑。越早做,時間的複利越豐厚,是穩賺不賠的投資術。

「忙碌,只是偷懶的一種形式,那是因為你懶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動。」費里斯說。現在,拿起紙筆,盤點你的時間效益(見上表),擺脫窮忙族,學做時間富爸爸吧!

*7個步驟,從窮忙族變新富族!
步驟1 問自己 我最想成為什麼人?
用「我想成為一個XXX」,替你的時間帳戶開戶。
方法:替你的70歲生日寫篇生日頌,寫出一生最有成就與驕傲的事,了解自己的渴望。若真想不出來,就拿出紙筆以「我現在是,我有,我能夠……」為起始,憑直覺用力寫5分鐘,別中斷。

步驟2 列出我需要扮演的角色明細
方法:把現在自己扮演的角色列出,如員工、父親、兒子、某社團成員、義工等,然後,把不喜歡的角色刪除,先從容易脫離的開始,最後,選出7個你願意且必須扮演,且會做得好的角色。除非你是超級工作狂,否則別忽略家庭的角色。

步驟3 定出2年關鍵任務
方法:思考這些角色要達到你夢想中的目標、關鍵任務為何?什麼任務在未來1、2年達成,對達成理想最有幫助,如「我要成為頂尖的業務員」、「我要建立起自己的忠誠客戶群」。

再重複一次,要把能量放在「你比人家在行、讓你愉快,且對你生命遠景影響最大的事」。

步驟4 以SMART法,定年度目標
S(特定性)—別說去找客戶。要說:「每天都會去開發新客戶」
M(可測性)—要說「每天開發出50個具有100萬以上消費力、有購買意願的新客戶」
A(行動性與肯定性)—勇於拒絕跟目標無關的事,用詞可婉轉
R(實際性)—別定遙不可及的目標
T(有期限性)—才能評估成效

步驟5 每週與自己約會1次
請參考「4大象限圖」,訂出事情的優先順序。
方法:建議每週末用半小時做週計畫表,這半小時就是你跟自己的約會時間,請遵守。

步驟6 每晚回顧
方法:每天工作結束前,以書面做好明日行程表,要留下點可用時間,別全填滿。
另外,回顧今日結果,習慣每天檢視後,時間應用會更有紀律。

步驟7 恭喜你 你正快速累積起時間財富
但記得,要隨時維持熱情,讓你的時間管理持之以恆。
方法:如幻想自己將達到目標時的愉快感,或把大目標切割成幾個小目標,這樣就可提高成功率,增加自我成就感!

*距離七十五歲,你的生命還有多少分鐘 :
75歲的生命共3,942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25歲,你還有 2,628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30歲,你還有 2,365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40歲,你還有 1,839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50歲,你還有 1,314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60歲,你還有 899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74歲,你還有 52萬分鐘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領導惡習」戕害部屬身心健康 避免成為「可怕領導人」

作者: 文|林婕 | 管理雜誌 – 2012年7月7日 下午6:55

瑞典一項研究發現,壞領導者會提高員工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當員工將自己的工作環境視為「不利心理的環境」,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將比一般人高出50%;如果領導人無法認知自己領導風格的缺點加以改善,也將阻礙組織培育人才。

不適任的領導者無所不在,遍及家庭、學校、職場、國家、國內、國外……;或許,也發生在你我身上!

日前新聞報導,一位媽媽在馬路上看到旁邊的騎樓下有一隻可愛小狗,當場唆使女兒將小狗抱回家飼養,女兒向媽媽說:「這可能是別人家養的。」媽媽卻說:「沒有項圈就可以抱回家。」為「路不拾遺」的子女教養做了非常不好的身教示範。

去年年初,當時台東體中的校長黃惠信因多數老師不滿其領導風格,投票通過校長不適任,校長請辭獲准,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人不壞,只是領導統御有討論空間」。據傳,他與家長、教師之間的互動強勢,溝通時常脫口而出「你不懂」、「你說的不算」;校務會議上全體表決通過一項決議時,他也常推翻眾議,不顧他人意見。一位導師表示,老師們長期被校長「精神霸凌」,才會群起反彈。

馬英九總統對美牛事件之處理,在開始的關鍵時刻便失去了全民信任,沒有勇氣將「美牛不開放,TIFA不會復談」的「利益交換」事實攤開來與全民討論,遮遮掩掩,如同將台灣人民視作愚民;無法直接、坦誠、有效地溝通,造成此一議題沸沸揚揚多時,迂迴耗損了許多不必要的心力與時間,馬英九始終也進退失據。

「領導」並非被奉在商管教育殿堂中遥不可及的精神象徵,對一般人而言,不適任的領導者對他們生活的影響如影隨形,網路上就曾有人具體地列出「成為可怕領導人的50個條件」,希望能給領導人做為借鏡。

BOX1:成為可怕領導人的50個條件

1.居高臨下地和員工溝通。
2.缺乏與員工之間的溝通。
3.無法灌能員工,幫助他們成功。
4.對員工做的每一個決定發問一百個問題。
5.犯錯時不承認。
6.不願意適時給予員工加薪、補貼。
7.不對員工的成就表示認同。
8.根本忽視員工的權益。
9.不提供管理人員執行面的協助。
10.不提供員工管理的權力。
11.不提供管理人員完成目標的必要資源。
12.對員工大吼大叫。
13.忘記特殊的日子。(你的員工給你生日、聖誕賀卡或禮物,但你從來沒有回饋。)
14.威脅員工。
15. 如果員工不做額外的工作,便讓他們有罪惡感。
16.用恐懼戰術「激勵」員工。
17.總是任意打斷、妄加評論員工想出的點子。
18.偏心某些員工。
19.自私自利。
20.在關鍵工作點無能,並無法加以改善。
21.對員工說謊。
22.在眾人面前不留情面地「舉某員工的例子」。
23.忽視員工的健康與福利。
24.不提供員工受訓練以達成目標的機會。
25.不提供員工進步和成長的機會。
26.無情。
27.念念不忘員工曾經犯的錯誤。
28.員工曾犯的錯誤,事過境遷後仍不斷加以攻擊。
29.不提供員工適當的工作環境。
30.猶豫不決。
31.忽視不斷變化的需求。
32.作為卑鄙。
33.沒有計畫。
34.未建立一個清楚的願景。
35.設立一個爛的計畫,但希望由他人執行與擔責。
36.不與管理階層討論、協商,便直接指使下層人員做事。
37.組織結構紊亂。
38.不願承擔風險。
39.自我管理不善。
40.行事不正。
41.衝動用事。
42.無法接受批評。
43.不願針對他人的批評加以改善自己。
44. 商業行為不道德。
45.總是害怕、避免正面衝突,無法大刀闊斧推動創新。
46.相信員工的甜言蜜語,缺乏自覺。
47.曲解現象。
48.不尊重員工。
49.不信任員工。
50.過度消極或積極。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忍心拒絕孩子 延遲滿足欲望

商周特刊 孩子少,這樣教更好2012-05-14

撰文者:傅瑋瓊

什麼都幫孩子處理好,卻讓孩子沒有承擔失敗的能力,而沒有經歷挫折將無法培養自信。

挫折,在孩子學習成長環境和生活中,無處不在;而父母在教養的路上,要讓孩子學習忍受挫折,提升孩子的耐挫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對策因應,才能讓孩子的生命更堅強。

根據美國知名的心理學家華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在一九六○年代末,針對史丹佛大學附設幼稚園一群四歲孩子,做了棉花糖的測試,選擇馬上吃掉手上的一粒棉花糖,或者如果願意等待十多分鐘的人,可以吃到兩粒棉花糖。

願意等待的小孩,較能面對挫折

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能夠等待獎賞延遲滿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小孩,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容易獲得成功。米歇爾認為,能夠延遲滿足的小孩通常擁有較佳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好的人際關係,也較有自信、較能面對挫折與壓力。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說,「延緩孩子的滿足欲望,是訓練挫折容忍力的第一步。」

她的女兒兩歲半時,有一次吵著要吃麥當勞,周祝瑛沒有馬上答應,結果孩子一邊哭一邊說:「我要吃麥當勞,」周祝瑛堅持不能讓孩子「要什麼就有什麼」,足足讓她哭了兩個鐘頭之久,最後孩子累了,脫口說出「我要吃蘋果」,她就順勢給了女兒蘋果。

「當一個人肚子餓,而且很餓的時候,他吃的東西最好吃,人的欲望也是一樣。」所以在嬰兒時期,不要孩子一哭就急著馬上餵奶,要讓他學習等待。周祝瑛說,很多父母不忍心拒絕孩子的要求,讓孩子養成予取予求的習慣,他的挫折忍受力就會很低。

而當女兒升上國二時,希望擁有手機,於是她讓女兒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比價、分析各款手機的功能、款式和價錢,並寫了一份「手機使用守則」,內容包括如何使用、什麼時間能使用……等,且經過父母和哥哥看過並同意之後,周祝瑛才帶著女兒去買屬於她的第一支手機。由於是期待已久才得到的東西,她發現,女兒對這個手機特別珍惜。

「這是我先拿到的。」小翔把手中的玩具緊緊的抱住。「是我先看到的,我要玩。」茵茵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拉著玩具不放。

讓孩子自己處理衝突、解決問題

由於獨生子女在家裡的玩具都是獨享的,隨時想玩就玩,因而缺乏分享和等待的經驗,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翁麗芳建議,當孩子之間有衝突和糾紛時,大人不妨坐視不理,可以先冷眼旁觀,看看孩子們怎麼處理解決問題。

當孩子僵持互不相讓時,大人再適時出面:「小翔,茵茵也很想玩,怎麼辦?」「茵茵如果妳先拿到玩具,可是小翔也很想要玩這個玩具時,妳會怎麼辦?」引導小朋友先去同理別人的心情,讓他學會思考如何化解糾紛、解決衝突的方法,讓孩子懂得如何和同儕分享、或一同玩樂,而不是一開始就告訴孩子如何解決問題,在生活中學會和別人分享也是人際互動的一環。

「吵架也是訓練孩子處理挫折很好的機會教育,」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黃迺毓建議,獨生子女沒有手足的經驗,因此獨生子女的父母,或是師長,可以讓孩子透過和同儕互動過程中的任何衝突、糾紛等挫折,去訓練他學會什麼時候該退讓、什麼時候要堅持。千萬不要總是「讓」孩子,或要孩子一味的「讓」,才能培養孩子建立健全的人際關係。

讓孩子體驗失敗,從中培養自信

為孩子做得太多,是獨生子女父母教養最大的問題。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系主任葉郁菁建議父母親要放輕鬆,別對孩子的學習緊迫盯人,孩子跌倒時,要學習自己站起來,父母別急著出手扶他;多給孩子訓練獨立自主的能力機會,在家中分攤做家事的責任。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廖清碧表示,父母要多給孩子鼓勵面對挫折之外,也要檢視是否目標訂得太高,超出他的能力範圍,試著讓孩子學會降低要求,達到目標有了成就感之後,再一步一步提高目標。

家中受到父母特別關愛的獨生子女,個性好強,通常不太能忍受別人的批評、指責,黃迺毓認為,不能接受批評的孩子,大多是缺乏自信心所致。

她建議獨生子女父母,如果孩子在外面被批評,千萬不要跟著他生氣應和:「他怎麼可以這樣說……,他算老幾……。」如果父母不能忍受別人的批評,孩子也不能忍受別人的批評。黃迺毓建議父母,不妨就靜靜的聽孩子說,要讓孩子接受別人對他的批評,讓孩子學習忍受挫折、失望,因為生活原本就會有很多的打擊和挫敗。

大人的支持和鼓勵很重要,但過度的讚美和獎勵,反而會讓孩子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當孩子被批評,試著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自我反省、覺察,了解別人的批評是善意或惡意,學習了解自己感覺良好和不良好的情緒反應,進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而不會輕易被別人批評的負面情緒而影響。

【延伸閱讀】父母可用的絕招

1. 別急著處理:例如在嬰兒時期,不要孩子一哭就急著馬上餵奶。
2. 幼兒期最關鍵:幼兒時期是培養耐挫力最關鍵的時期。
3. 延遲欲望滿足:延遲滿足孩子的欲望,是訓練耐挫力的第一步。
4. 傾聽是最好的支持:孩子被批評時,不要跟著他一起辯解,只要靜靜的聽。
5. 不介入爭吵:吵架也是訓練孩子處理挫折很好的機會教育。
6. 給合理目標:不要給孩子訂太高的目標,不必要求做到完美。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正剛:領導力就是找到每個人的正能量

2012年09月06日10:09 來源:商業價值 作者:韓洋

  2010年7月30日,前思科中國區總裁林正剛在微博上發布了自己正式退休的消息。3天后,一個由林正剛倡議發起,大學生、創業者等自發加入的網絡學習互助群組,在線下組織了一場聚會活動,既算是為林正剛慶祝退休,也是網友對他常常在網絡群組裡給年輕朋友指點迷津而表示感謝。在那次短暫的聚會上,他說自己準備寫一本很小很薄的書,方便裝在口袋中,供職場中遇到問題的朋友可以隨時翻開書學兩招。

  領導力就是找到每個人的正能量

  2012年7月,林正剛花兩年時間撰寫的《正能量》付梓出版,這是一本關於職業經理人成長的書。在書中,他總結多年來的經驗體會,領導力不是崗位給予的權力,而是管理自己、影響別人的能力,正能量的領導力就是找到每個人的正能量,然後幫他放大。

  做了30多年跨國企業的職業經理人,林正剛從自己的實踐和周圍人的經歷中總結出,所謂“職業經理人”並非指崗位,而是做事的態度。職業經理人的能力是由“心態”、“溝通”和“知識”組成的一種混合力量,3個元素之間是相乘的關係,若其中一個是零,那麼總數為零。

  林正剛會常常和年輕人分享經驗,一些朋友有職業困惑或來自家庭的煩惱請教他時,他最先會去觀察提問者的心態,反復強調正面心態的重要之後,再去向提問者溝通了解具體問題,通過交流激發提問者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授人以漁。

  在他看來,學校的教育系統灌輸給學生的主要是知識,但衡量一個人的能力,知識並不是惟一決定因素,心態和溝通能力更重要。現代教育體系中只有一點點是關於溝通的教育,也很少說到心態,但現在心態和溝通是決定成功的最重要的砝碼。

  成功=心態X溝通X知識

  “態”在繁體字中為“”,是“心”字上面一個“能”,可以理解為“心的能力”。心的能力決定人的行為,人的行為決定他對社會的影響力,而這個影響又決定人的成敗。心的能力表現出來就是幫人描述現實的能力,每個人眼中的現實不一樣,是因為心的能力不一樣,有的人看世界一片灰暗,是因為整天躲在角落裡抱怨,有的人看世界陽光一片,就能精力充沛的做事。

  開放的心態需要不斷的修煉,讓負能量轉換到正能量的時間越來越短,讓“趴下去”的機會越來越少。而面對失敗時,開放的心態就是要把每一次失敗經驗變成提高下一次成功概率的機會。開放心態的典型表現是,不因為自己有缺點而沮喪,而是關注怎樣通過學習來改正缺點。

  溝通不暢是很多企業最大的內耗之一,這也意味著溝通是提升企業生產力的一個有效入口。一個溝通能力強的人,應該具備3種本領。第一,能將復雜的事情用簡單的語言說清楚;其二,能讓對方感覺碰上了知音;其三,用的語言都是陽光的、積極的、鼓勵式的,最終的效果是讓對方感覺很好,對自己也充滿信心。

  溝通能力是職業經理人必備的能力之一。在面對一個問題時,發現問題只解決了問題的10%,剩下的90%需要更多人的合作。找問題容易,但讓對方接受問題並積極配合解決,是對職業經理人的一大考驗。在國外18年的生活和國內10多年的工作經驗,讓林正剛深刻體驗到中西方文化價值觀不同對於溝通效果的影響,西方人比中國人更直接,相對來說對人不對事,和中國人溝通往往更要顧及對方的情緒和麵子。

  另外,在和人溝通中,語氣、動作、表情和穿著,都會表達出一個人的態度和情緒,這些無聲的語言有時比發出的聲音更有力量。在一場交流中,70%的溝通來自肢體語言和語氣,只有30%取決於內容。因此即便是出自好心的批評,也要用正面的表達,提供建設性的改善方法,而不是負面情緒的宣洩。

  而在企業中,好的溝通就等於好的執行力,老闆和員工之間要達成好的溝通,第一件事就是老闆和員工之間要溝通清楚目標。

  在職業經理人的素養中,“知識”被林正剛認為是最不重要的一個因素,因為同樣一句話,擁有發展心態的人能夠學到很多東西,但對於封閉心態的人來說,也許毫無效果,知識的掌握取決於後天的不斷積累,也取決於心態。儘管如此,每個人都該掌握和瞄準自己的學習習慣,然後為自己提供這樣的環境,並在吸收、消化、實踐、反饋的循環中,不斷豐滿自己的知識體系。

tsjh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